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國家公園出土稀有翼龍與古烏龜,還原三疊紀末生態現場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5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近日出土了一批罕見化石,包含一種新發現的翼龍「原翼掌龍」(Eotephradactylus mcintireae)的頜骨化石,以及超過1200件動物遺骸,這是目前北美發現年代最早的翼龍記錄。這項由史密森尼國家自然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新翼龍「原翼掌龍」生活於約2億900萬年前的晚三疊紀,體型小巧,據推測可停棲在現代人類的肩膀上。研究人員表示,這具化石特別之處在於牙齒仍嵌於頜骨,顯示牠以當時河流中魚類為主食,許多魚擁有裝甲般的鱗片,翼龍牙齒頂端也因此明顯磨損。該地還同時發現古老烏龜、巨型兩棲類、甲冑鱷魚類親緣動物、青蛙及大量魚類、動物糞化石等,共涵蓋16大類脊椎動物,是目前少見可重建完整三疊紀生態系的化石寶庫。


體型小巧可停棲在現代人類的肩膀上



圖組綜合展示了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FV 393化石床的地質位置、年代、剖面、化石分布與生態多樣性:
A. 左側展示地層柱,標示出化石床所在的秦爾組(Chinle Formation)以及年代(約2億零九百萬年前),並顯示出大滅絕事件(ETE)的位置。
B. 右上方顯示化石床的地理位置,包括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內PFV 393骨床的具體分布。
C. 中間橫切面圖描繪出PFV 393骨床的主要採掘區與地層分布。
D. 左下角顯示出土化石的保存狀態比例圖,大部分為未磨損骨骼,顯示化石保存良好。
E. 右下角圓餅圖則統計出該地共發現16種脊椎動物,包括飛行、陸生、水生與半水生類型,呈現晚三疊紀多樣生態。
圖/《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此化石層屬於上層秦爾層(Chinle Formation),209萬年前,這片現今亞利桑那東北的地帶位於泛大陸中部、赤道以北,氣候半乾旱,河道密布,偶有洪水爆發,將沉積物和火山灰沖入河流,快速掩埋生物遺骸。研究團隊指出,此地層提供了三疊紀末期(大滅絕前)陸生動物社群的重要化石紀錄,彌補了現有化石紀錄的缺口。

三疊紀末全球劇烈火山爆發導致生物大滅絕,75%物種滅絕,恐龍等新興生物趁勢崛起。這次發現的化石床,正好呈現滅絕事件前夕多樣化動物如何共存,對理解中生代初期生態變遷具有關鍵意義。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711_0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2 18:2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