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7-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655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143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唐朝最離奇的一場兵變,起因竟是一碗被剋扣的菜湯。《搜狐網》歷史專欄指出,西元783年,五千精銳官軍本應出征平叛,卻因一頓「寒酸工作餐」怒火攻心,直接殺入長安、屠戮皇室,三百多位宗室親王人頭落地。這場稱為「涇原兵變」的歷史悲劇,實則揭示了皇帝失去人心的致命代價。
一碗菜湯點燃兵變火藥桶
唐軍出征前的犒賞,按慣例應是兩斤肉、炊餅與羊雜湯,象徵榮耀與血性的召喚。但涇原軍五千將士等來的,卻是一碗浮著爛菜葉的清湯,士兵怒吼「我們是要去打仗,不是去吃齋!」一怒之下砸碗抗議,情緒瞬間引爆,將領姚令言被迫以三名副手人頭平息軍心,但形勢已無法挽回。
唐德宗李適並不缺錢,內庫金銀堆積如山,削減犒賞只為測試軍心忠誠。他多疑成性,生於安史亂世,對武將疑懼如仇,而宰相盧杞更是推波助瀾,以節儉為名削軍糧,最終換來火燒皇宮、血洗宗室的結局,對飢餓的將士來說,一塊羊肉就是信仰,而皇帝卻在「測忠誠」。
五千野狼撕裂長安
叛軍如狂風掃過,禁軍望風而逃,甚至有人主動開城門迎接「義師」。他們不再是軍隊,而是被羞辱與飢餓逼瘋的野獸。涇原軍洗劫皇宮、屠戮皇族,史書載「宗室死者三百餘人」。這場殺戮揭開盛世大唐的遮羞布,也將「民心已失」寫入血與火的歷史中。
李適在逃亡途中下罪己詔,痛改前非,卻從此徹底放棄「削藩」政策。他一百八十度轉向,對藩鎮不再限制,任其坐大,這場兵變終結了中央集權的最後希望,也讓唐朝走向藩鎮割據的衰亡之路。他以宗室血肉與國家命運,為自己的一念之差付出慘痛代價。
制度之外人心最重要
涇原兵變證明,帝國再強大,若忽視人心,只會走向崩潰。領導者可以講制度、談理想,但不能在士兵肚子餓的時候談信仰。今日職場亦然,當預算緊縮,砍掉的若是員工的基本福利,代價將遠高於帳面數字。信任是最硬的貨幣,也是最難重建的堡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