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科學家破解蝗蟲群聚關鍵機制,有望研發新型環保防治策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20: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蝗蟲大規模聚群會引發嚴重的農業災害,雖然殺蟲劑能有效抑制,但同時也帶來生態與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尋求精準且環保的防治方法成為迫切的課題。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近日於《Nature》期刊發表研究,首次明確解析出蝗蟲聚群信息素「4VA」的核心合成途徑與關鍵酵素,提供了未來開發生物防治新策略的重要基礎。

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在蝗蟲後腿區域系統性地抑制不同基因的表現,成功找出主導「4VA」合成的關鍵酵素「4VPMT1」。實驗顯示,該酵素負責將前驅物質「4VP」催化轉換成蝗蟲聚群所必需的信息素「4VA」。此外,研究團隊也確認了一系列相關分子,能協助4VP在轉化過程中與其他化合物結合,進一步完善了蝗蟲聚群費洛蒙的合成圖譜。


抑制蝗蟲由獨居型態轉向聚群型



研究發現,利用化合物 4-硝基苯酚(4NP)餵食蝗蟲後,可有效降低蝗蟲群聚信息素 4VA 的釋放,
進而抑制蝗蟲的群聚行為,為未來蝗災防治提供新的環保策略。
圖/《自然》


研究人員進一步以化學物質「4-硝基苯酚」餵食蝗蟲,發現這種物質能顯著抑制蝗蟲由獨居型態向聚群型態的轉變,證實阻斷4VA合成途徑可有效防治聚群行為。不過,4-硝基苯酚本身具有環境毒性,並非理想的防治藥劑。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發現為未來開發更安全、更環保的抑制劑奠定基礎。

研究人員未來將深入探索其他可能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以期能夠精準抑制蝗蟲聚群的行為,實現蝗災防治的綠色轉型,減輕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研究刊登在《自然》。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medicalhealth/20250630_0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2 13: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