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4-23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9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275
- 相冊
- 4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2025 年夏天,GPU 大廠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再度成為全球科技圈與財經界關注的焦點,不僅因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達到此門檻的企業,更因他分享自己每天「從起床到入睡都在工作」,引發全球「工作與生活平衡」熱烈討論。
《Fortune》報導,出生於台灣台南的黃仁勳,9 歲時移民至美國,年少時曾在 Denny′s 餐廳打工當洗碗工。1993 年,他與兩位共同創辦人創立 NVIDIA,如今他已是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之一。NVIDIA 從繪圖卡製造商躍升為 AI 加速計算的核心平台供應者,其 GPU 被應用於資料中心、車用晶片、機器學習、量子模擬與生成式人工智慧等關鍵領域。
黃仁勳曾經表示,我從醒來的那一刻,到上床睡覺的那一刻都在工作。我一週工作七天。當我不在工作時,我其實還是在思考工作。我會去看電影,但通常電影情節我都不記得,因為我腦袋裡想的還是工作。黃仁勳的這段話震撼了不少人,也迅速在 LinkedIn、X 與財經媒體掀起熱烈討論。有人讚嘆他的敬業與成就,也有人質疑是否過度神化過勞式成功的企業文化。
黃仁勳的領導風格可謂高壓與高報酬並行,因為根據《Business Insider》與 NVIDIA 員工爆料,他每天工作約 14 小時,對細節的掌控極其嚴格,常常藉由一對一會議、親自監督簡報細節與工程排程。雖然他要求嚴格,但公司內部員工流動率極低,部分原因是因為公司股價暴漲下,員工持股報酬豐厚。所以,NVIDIA 員工普遍對黃仁勳抱持敬畏,認為他是少數能夠將極高工作標準轉化為具體成果的領導者。而在黃仁勳的帶領下,公司市值在過去五年暴漲超過 1600%,光是在 2024 年底至 2025 年中,市值便從約 3 兆美元一舉衝破 4 兆美元大關。
根據黃仁勳傳記的作者透露,支撐他日以繼夜工作的並不是貪婪或單純的權力慾,而是對失敗的 「恐懼」。這位出身平凡、靠獎學金完成教育的移民子弟,對一無所有的記憶與擔憂從未遠離。他深信唯有不斷向前、不容鬆懈,才能在殘酷的科技戰場生存。而這種 「用恐懼驅動成就」 的心態,也解釋了他在關鍵決策上的膽大與審慎並行。他願意押注 AI、大模型訓練與 CUDA 平台多年,即使初期幾無回報,如今卻為公司奠定 AI 獨霸基礎。
訪談刊出後,全球再次掀起成功是否值得用人生去換的討論。部分創業者與職場工作者留言表示,黃仁勳狀態「太極端」、「難複製」,甚至有人認為助長過勞文化。另一派人則認為這體現頂尖領袖與一般人的差異,因為他們願意做常人不願做的事,並持續做數十年。但儘管如此,黃仁勳仍然展現極強掌控力與能量,近期親自主持多場新晶片發表會,包括 Blackwell 與 Rubin 架構的未來路線圖,也積極部署企業級 AI 生態系擴張計畫。
黃仁勳的人生與管理風格,無疑是這個 AI 世代最具爭議卻最具象徵意義的領袖之一。他讓世人見識到,從一名在餐廳洗碗的亞裔移民,到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掌舵人,不只是機會與聰明才智,更仰賴異於常人的自律、堅持與恐懼管理。這位每天只睡幾小時、電影都無法專心看的執行長,也許不是所有人想成為的模範,卻是科技與資本交會下最真實的典型,那就是一個無法停止前進的人,站在了 AI 世界的頂端。
錄自:科技新報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