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心猿不定,意馬四馳:修行應當要斬心猿斷意馬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14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心猿不定,意馬四馳:修行應當要斬心猿斷意馬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用“心猿意馬”,比喻一個人的心思流蕩散亂,如猿馬般難以控制。此語出自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心猿不定,意馬四馳”。本文通過對《西遊記》以及全真道王重陽及其弟子的詩歌之中出現該詞的章節的評析,結合當下修行中修心、靜心之法,探討現代生活中的修行日常。


    猴馬文化,自古有之。在民間,猿與馬之間聯繫緊密。據晉代史書《鄴中記》記載,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虎的宮廷中,曾有“衣伎兒作獼猴之形走馬上。或在脅,或在馬頭,或在馬尾,馬走如故”的“猿騎”表演。在現代的馬戲表演中,這樣類型的表演依然存在。猿馬本性桀驁不馴,在通俗文學《西遊記》中,孫悟空及白龍馬的形象便是猿馬形象的最好詮釋。

    全真道在發展和傳播過程中,也大量借用猿馬形象的指代意義。王重陽好以詞“道遺世之樂,論神仙之事“。而其詞中,內涵丹道隱語,大部分詩詞晦澀難懂。其中以《雙雁兒》為代表的全真道詩詞中,“心猿意馬”常常出現。


    意馬心猿休放劣,害風姓王名酷。一從心破做顛厥,恐怕消,些舊業。

    真性真靈有何說。恰似曉風殘月。楊柳崖頭是清澈。我咱瓷情攀折。

    王重陽及其弟子的詩詞中經常出現“心猿意馬”一詞,多指我們在修行時心中所生的困擾,包括欲望、邪妄等,這些因素往往會讓人失去原有的平靜,使神外遊。猿與馬,原本就桀驁不馴,人們通過守靜、內觀、煉己等方式,達到控制猿馬的修行目的。明清時期,《西遊證道書》《西遊真詮》《西游原旨》等版本中,文字中都帶有明顯的道教內丹學色彩。同時,不少學者也提出,《西遊記》是一部修心之作。

    除此之外,詩詞中借用柳永的“曉風殘月”,來與“心猿意馬”相照應,表達出悟道的境界。柳永在酒肆中放達縱情,王重陽在悟道前亦“遊戲於酒、放曠於俗”(《十方重陽萬壽宮記》)。《解佩令•愛看柳詞,逐成》中寫到:“平生癲傻,心猿輕忽。《樂章集》、看無休歇。”王重陽自稱“害風”,喜癲,好柳詞。這一行徑,實際上與張三豐的“邋遢”(張三豐,又號張邋遢,其人不修邊幅)一樣,都是對世俗眼光的不屑,更是一種超然於世的心境。“詞中味,與道相謁”。王重陽似乎在詩詞之中,找到了道的真諦,也找到一種修真的方式。


    修心之法

    王重陽注重心性的修真,是修行的根本,也是修行的途徑。他在其《漁家傲》中指出:“跳出凡籠尋性命,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得道之人,需要修煉,主要從內心開始修,讓內心趨向平靜。又有哪些去除“心猿意馬”的方式適合當下的修行人呢?

   首先,為心齋之法。道教提倡“修心在明道”,《莊子•人間世》中提及“心齋”,即摒除雜念,使心境虛靜純一。郭象注曰:“虛其心則至道集於懷也。”修行人要心念專一,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做到“心息相依”,最終達到“虛”的境界。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靜站調息等方式以修心。

    其次,為內觀之法。《雲笈七簽》中將“內觀”解釋為:“慧心內照,名曰內觀”。

    《洞玄靈寶定觀經》中說:“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

    《太上老君內觀經》中有:“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閉目尋思,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觀萬境,仙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住,窈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我們將周遭之物全部忘卻,神遊天地之間,凝神聚氣,以達修心。


    再者,為煉己之法。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古人有“垂簾、觀鼻、聽息”三法。

    垂簾,即閉目。眼睛是我們獲取資訊的視窗,俗話說“眼見為實”,很多增加煩惱的訊息往往來自眼睛。閉目,講究微閉。觀鼻,不是說看著鼻子,而是將思想集中在鼻端。此法也是便於人們將思想集中在一處,去除雜念。

    聽息,與心齋之法一樣,遵莊子的聽息法。仙學家陳攖寧在其《莊子聽息法》一文中,介紹說:“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等,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識去支配它。這樣聽息聽到後來,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了,漸漸地入於睡鄉。”

    “一般說來,聽息法、可以根治失眠症,毫無流弊,而且與黃帝《內經》上所說的“陽入于陰”的理論相合(按黃帝《內經》“靈樞大惑篇”載日:“衛氣常留于陽,則陽氣盛,不得入于陰、則陽氣虛,故目不瞑”)。”


    現代社會,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訊息,這些碎片化的資訊佔據了很多人的時間與精力。面對各種誘惑,修行人更要懂得斬心猿、斷意馬,方能保持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投身於工作學習之中,也會讓家人更幸福。借助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修心之法,一定會有所收穫!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16: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