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9-10
- 最後登錄
- 202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40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6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tamanmidah 於 2025-7-29 12:41 編輯
泰國 F-16 戰鬥機 在邊境衝突中襲擊柬埔寨軍隊,緊張局勢加劇。
2025年7月24日,泰國 和柬埔寨之間的邊境衝突突然改變了區域安全局勢,凸顯了某些自上個世紀以來遺留下來
的分界線的持續脆弱性。
這次襲擊發生在 帕儂同拉克區(Phanom Dong Rak District)塔門通寺(Ta Muen Thom temple) 附近的
泰國前哨基地,引發了曼谷方面的立即反應。
數小時內,泰國皇家空軍(RTAF)的多架F-16戰機從 烏汶叻差他尼府(Ubon Ratchathani Province)起飛,
襲擊了柬埔寨境內的指定軍事目標。
泰國皇家空軍(RTAF)的回應重點在於使用 F-16戰機對柬埔寨軍隊的指揮所和後勤基礎設施進行精確打擊。
據報道,曼谷發布的圖像顯示,飛彈襲擊了軍事目標,尤其是在 柏威夏省(Preah Vihear Province)。
柬埔寨當局承認襲擊發生在敏感地區附近,但譴責這次行動過度。
泰國皇家空軍目前擁有一支F-16A/B「戰隼 / Falcons」機隊,主要衍生自Block 15 OCU(作戰能力升級),
部分機種屬於ADF(防空戰鬥機)子型。
這些單引擎飛機,單座(F-16A)或雙座(F-16B),兼具輕量化設計、高機動性和多用途多功能性。它們搭載
普惠F100-PW-200渦輪風扇發動機,加後燃器可產生23,830磅推力,最高速度可達2馬赫,可在550至800公里
半徑範圍內執行作戰任務。
這些 F-16 戰機配備有電傳操縱系統、優化的氣動外形以及無框全景可視座艙蓋,為泰國提供了在其空域進行靈活
的攔截和打擊能力。
在武器裝備方面,泰國F-16A/B戰機最多可攜帶六個外部掛架,可掛載空對空飛彈(AIM-9「響尾蛇」飛彈、AIM-120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空對地飛彈(AGM-65「小牛」)、雷射導引炸彈(GBU-12「非舖路導引飛彈)或非鋪路導引彈
(MK-80M-12「非舖路導引彈)或非鋪路導引彈(K-80M-12)「非鋪路導引彈」。內建M61「火神」20公厘旋轉機砲
支援近距離交戰。
其航空電子設備包括AN/APG-66脈衝多普勒雷達、慣性導航系統(INS)、抬頭顯示器(HUD)和多功能顯示器(MFD)。
ADF型號配備了增強型敵我識別系統、升級版無線電系統以及用於夜間識別的側裝探照燈。透過干擾絲、火球和雷達警告
接收器 (RWR) 確保自我保護,從而允許在半對抗環境中進行操作。
該地區的力量平衡傾向於泰國。
泰國空軍擁有一支現代化的作戰機隊,包括50架F-16A/B戰機(部分由新加坡捐贈)、11架瑞典 設計的「獅鷲 / Gripens」
(C/D型),這些戰機已整合到「愛立眼」指揮和控制架構中,以及約30架仍在執行特定任務的F-5E/F「虎」Ⅱ戰機。
該機隊由運輸、偵察和電子戰裝備以及先進的雷達覆蓋提供支援。它受益於強大的空軍基地網絡以及與美軍成熟的互通能力,
尤其是在 “金色眼鏡蛇 / Cobra Gold exercises.” 演習中。
如今,泰國皇家空軍能夠執行攔截、深度打擊、空中優勢和情監偵任務,並擁有高度的作戰自主權。
7月24日的交戰證實了其在數小時內動員和響應的能力,實現了局部化和有針對性的戰術效果。
泰國陸軍 部署 烏克蘭 製造的 T-84 Oplot-M 主戰坦克
根據《曼谷透視報 / Bangkok Insight》2025年7月24日報道,泰國皇家陸軍的T-84「堡壘」-M主戰車 向位於 柏威夏寺
(也稱為Khao Phra Wihan)附近 西哈拉察瓦拉蘭寺(Wat Kaeo Siharatsavararam)附近的柬埔寨軍事陣地開火。
據報道,隨後泰國步兵部隊推進,以控制該地區,其中包括 柏威夏寺(也稱為Khao Phra Wihan)附近的高地和戰略要地,
兩國都聲稱該地區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雖然過去幾年也發生過類似事件,但這可能是泰國首次在直接戰鬥中 使用 T-84「堡壘」-M戰車。
包括 頌蓬·農達薩(Sompong Nondhasa) 在內的多位親政府消息人士 和 泰國國防評論員將此次交戰描述為收復失地的行動。
雖然泰國多家媒體已證實部署了坦克,但這些說法仍有待獨立機構證實。
2025年在柏威夏寺附近發生的泰柬武裝衝突,源自於 柏威夏寺 週邊邊境地區長期存在的主權爭端再度升溫。
對泰國和柬埔寨而言,柏威夏寺(也稱為Khao Phra Wihan)是國家遺產和歷史主權的象徵,深植於兩國的文化認同。
T-84「堡壘」是一輛 烏克蘭(Ukraine)主戰車,其原型為柴油動力的T-80UD。
T-84「堡壘」是在蘇聯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努力從燃氣渦輪動力過渡到柴油動力後研發的。
蘇聯(Soviet Union)解體後,哈爾科夫莫羅佐夫機械製造設計局(Kharkiv Morozov Machine Building Design Bureau)
繼續研發原型戰車,包括478D型、478DU型和478DU9型,最終演化為T-84和BM「堡壘」戰車。
烏克蘭(Ukraine)的生產面臨延誤和材料短缺,尤其是在俄製陶瓷裝甲模組供應中斷之後。
這促使人們採用橡膠和合金層等替代複合材料解決方案。首批原型戰車於1999年投入烏克蘭服役,其中最先進的配置是
「堡壘」-M(也稱為478DU9-1型)。
其變體包括相容北約的T-84-120“亞塔甘”戰車,以及出口至泰國的 BM“堡壘-T”。
2011年,泰國訂購了49輛「堡壘-T」戰車,總價值 71.55億泰銖(約 USD 2億美元)。由於烏克蘭衝突導致交付延誤,
最終於2018年完成交付。
「堡壘」-M重51噸,長7.075公尺,寬3.4公尺,高2.8公尺。
它配備一台功率為1200馬力的KMDB 6TD-2E發動機或一台功率為1500馬力的KMDB 6TD-4發動機,功率重量比高達
30馬力/噸。它的最高公路速度可達7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為500公里。該戰車採用扭杆懸吊系統,並在第一、二 和
六號負重輪上配備液壓減震器。
使用專用設備,其涉水深度可達五公尺。它配備一套柴電輔助動力裝置,並支援柴油、汽油或航空燃料混合燃料。
TIUS-NM 導航系統整合了 GPS 和 GLONASS 系統,可透過數位管道協助地形導航、目標定位以及與其他友軍的協同作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