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全臺最大水難祭儀 雲林口湖牽水祭典 三千水狀悲憫莊嚴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01: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全臺最大水難祭儀 雲林口湖牽水祭典 三千水狀悲憫莊嚴

雲林縣口湖鄉一年一度的「牽水(車藏)」祭典,邁入第180年,作為臺灣規模最大的水難超渡儀式,也是唯一源自實際歷史事件的民俗祭典,牽水祭早已超越宗教科儀層面,成為地方集體記憶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徵。今年金湖萬善爺廟製作多達3600支水狀、蚶寮萬善祠製作1000支,上千水狀排布現場,呈現出悲憫莊嚴的壯觀景象。

▲上千水狀非常壯觀。(圖/翻攝自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粉絲專頁)


牽水(車藏)祭典的源起可追溯至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的「六七水災」。當年颱風從西南登陸,橫掃臺灣西海岸,無地形遮蔽的濱海村落死傷慘重,罹難者達數千人。官府收屍後集體安葬於今日的蚶仔寮萬善同歸祠後方。據傳,道光皇帝得知後,敕封罹難者為「萬善同歸」,並由當地遷居至下湖的倖存者發起建祠超渡,自清咸豐元年(1851年)起,便由村民年年舉行牽水儀式,延續至今。

▲民眾參與畫面。(圖/翻攝自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粉絲專頁)


在道教與臺灣民俗信仰中,水難亡者需以水(車藏)儀式超渡,協助其脫離水中苦海,早日超升。口湖地區因歷史事件罹難者眾,水(車藏)祭典格外隆重。每年農曆七月,鄉內各廟宇設壇誦經、設普施淨筵,親人及地方仕紳齊聚一堂,透過轉動水狀、書寫亡者姓名、誦經祝禱等儀式,祈求亡靈離苦得樂,也反映臺灣民眾對生命的珍視與悲天憫人的精神。

▲水狀。(圖/翻攝自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粉絲專頁)


「水(車藏)」又稱「水狀」,其名源自閩南語「狀」,意指旋轉。結構上為內外雙層竹圈構成的長圓筒狀紙糊裝置,以代表「上界」、「中界」、「下界」的層次排列紙紮神祇,並設有象徵通往彼岸的紙樓梯。由親屬拍打水狀使其旋轉,象徵帶領亡靈自水中往上尋路,直至登天。這套工藝融合桂竹編紮、紙糊彩繪、儀式設計等民間藝術,極具文化與視覺價值。民國97年,雲林縣政府將「口湖牽水(車藏)」登錄為地方無形文化資產,2010年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

(三立新聞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4 23: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