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845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4491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此禽鳥疾病,是由禽鳥之傷寒沙門氏桿菌而導致的急性敗血的傳染性病症。各種年齡都可能發病,家禽中是以產蛋雞隻最易感染。鼠、鳥、昆蟲類動物常成為傳遞的媒介,想更瞭解可以看看本篇內容介紹。 
 
內容目錄 
一、小鳥副傷寒的介紹 
 
1、疾病簡介 
 
鳥副傷寒是由帶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各種家禽和野禽均易感,家禽中以雞和火雞最為常見。 
預防鳥類副傷寒 
鳥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各種家禽均易感染。 
 
2、疾病概要 
 
本病不僅在各種類型的幼齡家禽造成大批死亡,而且由於其慢性性質和難於根除,往往在養禽業引起嚴重經濟損失。研究資料表明75%的雞群,在其生命的某個階段都感染一種或多種血清型的副傷寒沙門氏菌。 
 
3、病原生存 
 
本病原體為兼性厭氧菌,易於在普通肉湯或瓊脂上生長,最佳培養溫度為37℃。在密封玻璃安瓿半固體瓊脂中的副傷寒沙門氏菌,在室溫下保存40年仍有活力。 
 
延伸閱讀:鳥痘病毒感染症狀及預防治療 
 
延伸閱讀:飼養鸚鵡:維生素缺乏防治之道 
二、鳥兒副傷寒疾病的流行 
 
1、易感宿主 
 
禽副傷寒沙門氏菌感染在家禽中以火雞和雞最為常見,幼齡鵝和鴨也很易感,鴿也可發生本病。在其他禽類以及所有家養和野生的哺乳動物都很常見。 
 
2、環境傳播 
 
污染的蛋殼、羽絨毛、灰塵和其他孵化的碎屑都是孵化器內感染的來源。通過氣流的作用,孵化器中的沙門氏菌散佈到整個孵化室中,並存活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感染隨後孵化的一批雞。 
 
3、水準傳播 
 
鼠類常帶菌,其排泄物可污染飼料和飲水。野禽也可傳播感染。家畜也可成為家禽的感染源。人類接觸造成感染與飼養員和人類排泄物有關。 
 
4、垂直傳播 
 
感染禽的糞便是成年禽中直接感染最常見的來源。墊料是幼齡雞直接傳播的主要來源,不僅可造成同一批雞的傳播,而且可傳給下一批雞。 
 
延伸閱讀:夏天牡丹鸚鵡飼養與疾病防治 
三、鳥類副傷寒的症狀 
 
1、雛鳥症狀 
 
嗜眠呆立,垂頭閉眼,兩翼下垂,羽毛松亂,顯著厭食,飲水增加,水泄樣下痢,肛門粘有糞便,在靠近熱源處擁擠在一起。 
 
2、成鳥症狀 
 
症狀為食欲不振、飲水增加、下痢、脫水和精神倦怠。大多數病例恢復迅速,死亡率不超過10%。偶爾也可見到自然感染的急性暴發。 
 
延伸閱讀:鸚鵡熱「鳥疫」:簡介及防治之道 
四、家禽副傷寒的防治 
 
1、治療措施方法 
 
化學治療有磺胺類、抗生素和呋喃類藥物。在感染前用藥可減少泄殖腔棉拭的陽性分離率。萘啶酮酸鈉是最有效的藥物,其次是慶大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氯黴素。有些藥物實際上可增加沙門氏菌的排出量。 
 
2、控制住傳染源 
及早隔離、治療隔離期應至臨床症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後15天為止。亦可進行糞便培養檢查,5至7天一次,連續2次均為陰性者可解除隔離。飲食、供水等負責人員應定期檢查,盡快發現帶菌鳥,馬上處理及隔離治療。 
 
3、疫苗接種抑制 
 
有必要採取充分防範措施。疫苗接種是抑制此病的一種重要手段;疫苗品質更為重要,應避免妨害免疫系統建立和產生副作用。因此建議應每年為幼鳥施行疫苗接種。當然有效處方藥物亦能協助減低病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