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441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的統領下從蒙古高原崛起,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擴張戰爭。尤其在西征過程中,蒙古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度進逼歐洲腹地,橫掃中亞、西亞及東歐,令各國聞風喪膽。蒙古軍以迅捷機動、組織嚴密和殘酷戰術著稱,短短幾年間征服了無數國家與民族。然而,這支鐵血之師在攻打南宋時,卻陷入漫長的戰爭泥淖,足足花了近70年才得以攻下江南,實屬反差極大。
根據《搜狐網》報導,導致這場戰事漫長的首要原因,是蒙古帝國內部的權力更替與政爭。當第二任大汗窩闊台去世後,帝國陷入繼承危機。其子貴由即位後不久便過世,使得政局更加不穩。直到蒙哥即位後,情勢方有所緩和,他重新發動南征,卻在四川的釣魚城遭遇頑強抵抗並戰死,這場失敗成為蒙古對南宋進軍的一大挫折。
隨後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爆發爭奪汗位的內戰,這場爭鬥長達四年,也嚴重拖延了南征的進度。一直到忽必烈穩定大局,建立元朝,南宋才面臨最嚴峻的攻勢。
其次,雖然南宋政治腐敗、軍力不如北方諸國,卻絕非不堪一擊。南宋擁有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江南地區富庶且人口眾多,不僅能提供充足補給,也有能力維持長期防禦。更重要的是,南宋不少忠誠將領如文天祥、陸秀夫等人奮戰到底,不輕言退讓,展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抵抗精神,延緩了蒙古軍的推進速度。
最後,地理因素同樣不容忽視。蒙古鐵騎擅長在廣闊平原和草原地形作戰,而南宋地勢多山、多水,戰場環境不利於蒙古騎兵的發揮。此外,南宋的長江天險與重重水網,也構成天然屏障,迫使蒙古軍改變戰術,轉為水陸並進,這對蒙古而言並非其所長,也進一步拉長了戰爭時間。
總結來說,蒙古軍南征之所以曠日費時,並非戰力不足,而是面對複雜的內部動盪、堅韌的敵人、以及不利的地理條件所致。這場曠世之戰,也顯示出即便是世界最強的軍隊,面對內政與外部因素交錯之時,也難以迅速取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