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4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133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那時候,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說:「主啊!可憐我的兒子吧!他患癲癎病很苦,屢次跌在火中,又屢次跌在水裏。我把他帶到你的門徒跟前,他們卻不能治好他。」耶穌回答說:「哎!無信敗壞的世代,我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容忍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給我帶到我這裏來!」耶穌遂叱責魔鬼,魔鬼就從孩子身上出去了;從那時刻,孩子就好了。以後,門徒前來私下對耶穌說:「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
瑪竇福音 17:14-20
這段福音是描寫一個孩子,被邪靈所困,受盡痛苦。而耶穌的門徒,雖曾嘗試去幫助他,但不成功。最後,耶穌親自出手,一舉成功。事後耶穌還教訓門徒他們不成功的原因,是對自已沒有信心。是信心不夠。
我們或許也有經驗:去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同有沒有信心有很大關係。信心是怎得來的呢?在一般的情況下,信心來自知識和經驗,愈有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做事便愈有把握,愈有信心,事情就能辦好。但在另一些情況下,信心並非單憑知識、技術、經驗便可以得來,尤其是心理上的恐懼,它會令我們無縁無故的缺乏信心。耶穌教我們要有信德,其實即是要我們全心交托,相信天主是無所不能的,亦相信天主願意幫助我們,透過我們為祂工作。門徒驅魔不成功,心態一定未有準備好,沒有祈禱,沒有禁食—這些看似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東西,其實也代表着一份對上主信賴交托的心和表達方式,絶非迷信,好值得我們在求恩時思考,應不應都用這種方式,表達我們的信德。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