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6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早期天師道的盟威清約
《陸先生道門科略》云:“盟威法:師不受錢,神不飲食,謂之清約。治病不鍼灸湯藥,唯服符飲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居宅安冢,移徙動止,百事不卜日問時,任心而行,無所避就,謂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
這段文字非同尋常,是道教史上的重要史料,反映和記錄了當年祖天師創教時期的理念,以及當時天師道教團的信仰。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魯居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 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 受本道已信,號祭酒。 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 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當時《三國志》由於是儒生所編寫,對於天師所立之教,難免有詆譭之辭,並且也沒有較爲詳細、客觀的記錄。但是天師在蜀地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王國,則是事實。
師不受錢 神不飲食
由於巴蜀地區,原本有着較爲深厚的民間信仰,百姓淫祀鬼神,有些巫婆神漢,也藉此擾民,強求錢財和飲食。《陸先生道門科略》中就反映了這種情況,說:“淳澆樸散,三五失統,人鬼錯亂,六天故氣稱官上號,構合百精及五傷之鬼、敗軍死將、亂軍死兵,男稱將軍,女稱夫人,導從鬼兵,軍行師止,遊放天地,擅行威福,責人廟舍,求人饗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佑,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這些鬼兵惑亂百姓,破人家產。百姓事之,不僅不能蒙福,反而受其禍害。
所以天師立教,廢黜了這些民間信仰,使“師不受錢,神不飲食。”以安百姓。《三天內解經》云:“民不妄淫祀他鬼神,使鬼不饮食,师不受钱,不得淫盗,治病疗疾,不得饮酒食肉。”同樣,天師道對自己的徒衆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規定祭酒道士爲人療病,是不能飲酒食肉,不能收錢的。但是後來天師道失去了巴蜀地區政教合一的土壤,各種弊病有出現了,陸修靜祖師批評當時部分道士,說他們“但希望财利,念在酒食,永不以科禁示民,惟课责重酬,询求好食,五辛之菜,六畜之肉,道之至忌,噉之已自犯禁,乃复宰杀鸡纯鹅鸭,饮酒洪醉,乘以奏闻,遂有寝外靖坛,吐呕案侧,如斯之徒,往往有之。”足見尋求好吃的,索取過多的錢財,都是不符合盟威清約的。有損教職人員的形象,不利於道教的發展。
服符飲水 首過上章
按照《陸先生道門科略》的說法,天師道的弟子有病是不鍼灸湯藥的,只是“服符飲水,首過改行,章奏而已”。《典略》也說,“爲鬼吏,主爲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爲常,故號曰五斗米師。實無益於治病,但爲淫妄,然小人昏愚,競共事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病不去看醫生,而是懺悔罪過,喝符水,交罰款(五斗米),求神仙(三官手書)。這個似乎有點說不過去,難怪士大夫認爲這些做法“無益於治病,但爲淫妄”。
然而又據《三天內解經》云:“疾病者,但令從年七歲有識以來,首謝所犯罪過,立諸儀章符,救療久病困疾,醫所不能治者,歸首則差。”足見天師道教人首過,並非是針對所有人的,也不是第一選擇,而是對於那些醫生治不好的怪病,才用首過上章的方法來爲之祛除。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百事不卜日問時 任心而行 無所避就
白彬先生在《吳晉南朝買地券、名刺和衣物疏的道教考古研究》一文中,有一道徐副的鎮墓券,其中說到:“遵奉太上诸君丈人道法。 不敢选时择日,不避地下禁忌,道行正真,不问龟筮。”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師道的信徒是不問龜筮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此之前,巴蜀地區的百姓是相當迷信於擇吉風水、精邪鬼神之類的。天師立教之後,將這些一概廢除,教民改奉正一盟威之道,立二十四治,以教化百姓。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後來出現的針對祭酒、道士的《老君百八十戒》裏面規定,“不得爲人圖山立冢宅起屋。”又說“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時。”這些種種規定,其實都是在重申盟威清約。《陸先生道門科略》也說:“書是圖占、塚宅、地基、堪輿、兇咎之屬,須上章驅除。 乃復有歷,揀日擇時,愚僻轉甚,正科所明,永不肯從,法之所禁,而競尊用,背真向偽,謂之倒也。”足見天師創教的時候,是反對道民學習卜筮、星相的。
(泰玄道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