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木雕 保存者:林水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8-11 01:46: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木雕 保存者:林水養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木作

保存者:林水養

認定理由:林水養雖師承自福州派,但亦能擷取泉州派柔和內斂之長,作品並不刻意強調地方特色,而是專注於個人藝術境界的提昇,其雕工自然流暢,技藝純熟,作品細膩精美,無論是傳統佛像雕刻或現代藝品創作,均不落俗套。除具有深厚傳統技藝外,尚有個人藝術創見,堪稱高雄地區創作型木雕藝師的佼佼者。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十三歲離鄉背井,到台北跟隨陳樂觀師傅學習雕刻神佛像,20歲學成之後,輾轉於全台各地、南北奔波,用心學藝,闖出自己的名聲。26歲時南下高雄市創業,開設龍山佛具店。1989年創立高雄市雕刻工會,榮任創會理事長。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台灣傳統建築約可分為閩粵兩大系統,因此寺廟裝飾藝術也隨之而有閩、粵之別。其中閩系可分為閩北、閩南兩派,閩北以福州師為代表;閩南則可以再細分為泉州師和漳州師,以傳統木雕(鑿花)而言,是以承襲自泉州、潮州與福州三地為主。

追溯高雄地區木雕匠師體系乃承襲自泉州匠師蘇水欽與黃良。蘇水欽,福建省泉州惠安人,做工細緻,以人物見長,私生活嚴謹、教徒嚴格;黃良,泉州人,約生於清光緒22年,大正12年(1923年)應聘參與澎湖天后宮的整建工程,天后宮完成後攜徒弟黃玉瑤參與澎湖其他廟宇的興建工程,先後做過馬公城隍廟、白沙赤崁村龍德宮、馬公鎖港村北極殿、桶盤里福海宮等廟宇,培植了澎湖的木雕鑿花人才,直至日本政府在台灣本島施行皇民化運動,禁止一切民俗活動,鑿花工作亦受影響而轉至高雄發展。其生前的最後作品即為高雄三民區的太子爺廟,「享壽75歲(歿於1967-68年間)」。黃良為澎湖鑿花傳承系統之首,所傳弟子據考證已傳至第五代。

黃良的二、三弟子皆曾參與高雄市廟宇的木雕鑿花工程,其中大弟子黃玉瑤(1905-1972)曾參與高雄代天宮、三鳳宮的鑿花工程,第三代的蔡嘉生(1929~1997)師也曾參與高雄三鳳宮的木雕鑿花、事師黃玉瑤的第三代徒弟林山下後定居高雄,曾完成左營大廟北極殿、右昌三山國王廟、右昌元帥廟、右昌福德廟等,黃玉瑤的四子黃文豹(1947-)現居高雄,曾參與三鳳宮、鳳山仙公廟等;而第三代中陳春木、顏正騰、蔡耀琪皆已轉業,第四代亦多轉業,僅洪進盛轉往文石雕刻業發展,另洪添來則經營佛藝店。

蘇水欽與黃良同為泉州人,當時唐山過台灣時,蘇水欽直接到台灣來,而黃良先落腳澎湖,之後才到台灣與蘇水欽相認。蘇水欽一派主要以高雄為主要發展地,徒弟就約有三十幾位,並來自各地,較有名的就屬黃金朝與葉經義,而其中陳正雄往北部發展,並至三峽祖師廟任首席木雕師,葉經義出師後也陸陸續續的收徒弟三十幾位,台南縣的北門鄉就有許多為葉經義的徒弟,但在第三代後,第四代徒弟因現今台灣寺廟雕刻多引入大陸製品,已鮮少有人傳承,第五代可能僅有蔡全寶傳給其子。

林水養雖師承自福州派,但亦能擷取泉州派柔和內斂之長,作品並不刻意強調地方特色,而是專注於個人藝術境界的提昇,其雕工自然流暢,技藝純熟,作品細膩精美,無論是傳統佛像雕刻或現代藝品創作,均不落俗套。除具有深厚傳統技藝外,尚有個人藝術創見,堪稱高雄地區創作型木雕藝師的佼佼者。

(高雄市政府)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02:1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