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侏羅紀水中「長蛇」側蜥龍幼體化石現身,破解千年成長之謎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21: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岩層,再次為古生物學帶來驚喜——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侏羅紀側蜥龍(Pleurosaurus)的明確幼體化石,讓我們得以一窺這種1.5億年前「侏儸紀水中長蛇」的成長秘密。側蜥龍屬於喙頭蜥類,現今只剩下紐西蘭的「活化石」——喙頭蜥是牠們的親戚,但側蜥龍與一般印象中的爬蟲大相逕庭:牠們身體細長、四肢短小、頭骨呈三角形,善於潛水、滑行於古老淺海。

本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Solnhofen地區(這裡同時孕育了始祖鳥等化石明星),保存狀態極佳。年輕側蜥龍的牙齒細小、骨頭未完全硬化,椎骨也顯示出仍在發育中——這些徵象都是典型的幼年動物特徵。這讓古生物學家首度能夠系統性比較側蜥龍從幼體到成體的變化,補上了這條古老支系演化拼圖裡的缺角。


可能只是側蜥龍的「童年時期」,並非獨立物種



德國巴伐利亞發現的侏羅紀側蜥龍(Pleurosaurus cf. P. ginsburgi)明確幼體化石。
(a) 標準光下拍攝的化石標本。
(b) 紫外線光下的同一標本,凸顯骨骼細節。
(c) 標本骨骼結構的詮釋性繪圖,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部位:灰色為頭骨、深灰色為舌骨、褐色為脊椎、紅色為頸肋、黃色為背肋、綠色為腹肋、藍色為肩帶、深藍色為前肢。
比例尺 10 毫米。 圖片來源:Beccari 等(2025)


這個幼體化石還解開了一個懸疑已久的古生物學謎團。過去,有些古生物學家發現一些迷你側蜥龍化石,因為外型與成體差異大,一度被歸類為另一屬「高蜥龍(Acrosaurus)」。然而,新標本顯示這些「高蜥龍」其實很可能只是側蜥龍的「童年時期」,並非獨立物種,反映出古生物分類的複雜與動態。

這項成果不僅讓我們更了解侏羅紀時期水中喙頭蜥的成長歷程,也顯示古生物學家對於物種辨識與成長變異的細膩觀察。小小的化石,蘊藏巨大的科學價值。每一塊新出土的骨頭,都是揭開史前生命之謎的重要線索。這也提醒我們,化石不僅僅是遠古的靜物,更是演化故事裡一頁頁等待解讀的活證據——未來,也許還有更多「小型側蜥龍」等待在地底深處現身。

相關成果已刊登於《解剖學記錄(The Anatomical Record)》。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806_0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12: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