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6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失智症早期多表現為輕度認知障礙,若能及早介入,有機會延緩3至5年惡化。

56歲的王先生,是社區裡人人稱讚的保全大哥,10年來親切負責、深獲住戶信賴。然而,近一年來,他開始在熟悉的停車場迷路、搞錯包裹收件人,連簡單的收發工作也變得困難。家人原以為是中年危機或職業倦怠,直到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醫師診斷才發現王先生罹患「年輕型失智症」。

65歲前發病為「年輕型失智症」 醫:與遺傳有關
劉競雄醫師指出,失智症多發生於70至80歲長者,而65歲前發病則被稱為「年輕型失智症」。這類患者常未出現傳統印象中的記憶衰退,反而可能像王先生一樣,出現方向感喪失、語言障礙、情緒不穩,甚至影響工作判斷力。

年輕型失智症的病因多與遺傳相關,部分患者透過基因檢測可發現有顯性失智症基因。這類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病理相同,主要是β類澱粉蛋白在腦部異常累積,導致神經退化,只是發病年齡提早10至15年。目前已有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Amyloid PET)及血液、腦脊髓液生物標誌檢查協助診斷。

從診斷到生活重建 讓病人與家庭不再孤單
確診後,王先生無法繼續擔任保全工作,在醫療團隊建議下,他開始參與社區活動,透過認知訓練、體能活動與社交互動延緩退化,提升生活品質。神經內科高志堅醫師指出,失智症早期多表現為輕度認知障礙,若能及早介入,有機會延緩3至5年惡化。除了診斷技術進步,治療上也有突破,最新獲TFDA核准的「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藥物,經神經專科評估後使用,可在18個月內平均延緩近三成認知退化,惟目前尚屬自費治療,治療過程亦需定期MRI監測以避免副作用。

高志堅醫師也提醒,由於症狀常與憂鬱或焦慮混淆,年輕型失智症診斷難度高,醫護第一線應提高警覺,及早轉介診斷,並協助病人銜接職涯重建與心理支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3 15:5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