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54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00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肌少症年輕化!減肥過頭、久坐少動成隱憂
不論年齡,老化、少動與營養不足皆可能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屬議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因過度節食、久坐不動、營養攝取不足而出現肌肉流失的現象,嚴重恐罹患肌少症。肌少症的危害會伴隨行動、心理及健康的隱患,因此多運動和營養均衡是預防的重要關鍵!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常見的老化症後群,人的肌肉組織在30歲以後平均減少1-2%;60歲之後,流失速度會增快。肌少症會導致肌肉質量下降和肌肉功能降低,出現行走異常緩慢、手腿部容易無力等症狀,在虎口、鎖骨、太陽穴等3處會有明顯凹陷或肌肉流失。
為什麼年輕人也會得肌少症?
肌少症不再只是銀髮族的疾病!根據2023年Metabolism的期刊文章中,推估大多數族群中,每十位年輕成人就有超過一位可能已有肌少症。現在年輕人常以激烈或不當的方式減肥,但減輕的重量卻大多來自水分與肌肉而非脂肪,因此營養攝取不足不但會使蛋白質流失,也會導致肌肉量悄然下降。此外,長期久坐辦公、滑手機,加上缺乏運動,也會讓肌肉萎縮,陷入肌少症的危機。
肌少症的健康危害
肌少症帶來的危害不只是體力下降,嚴重會導致下肢功能減退、行動吃力、平衡感下降易跌倒等行動上的問題,也容易增加罹患憂鬱症、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肥胖伴隨肌少症則易引發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如何預防肌少症?
肌少症成因複雜,「運動+營養」便是有效預防的方法。不論年齡,理想運動次數是每週3-5天,每次20-30分鐘,可以進行強化心肺和肌肉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增進與維持平衡感的瑜珈或是身體操,還可以搭配基礎的重量訓練,以利維持肌肉量。飲食方面,須注重蛋白質、維生素D與鈣質的均衡攝取,蛋豆魚肉類要適時補充,有助於防止肌肉流失與骨質疏鬆。
別再以為「年輕就是本錢」,肌少症不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從現在開始,調整生活方式、養成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
(中時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