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緣起」與人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緣起」與人生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向來秉持佛陀本懷,他深體佛心,深解佛法要義,尤其深感「緣起」與人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人生的各種關係存在,可以說都離開不了「緣起」的道理。例如,從緣起法可知,世間任何事情的結果,都是由因緣所成,所以我們要想獲得快樂的人生,就必須培植好因好緣,要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便須廣結善緣;如果沒有植下善因善緣,一旦嘗到苦果,也要懂得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的在果報上計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煩惱中。所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關係,能使我們懂得改善逆緣,培植好緣,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換言之,「緣起」法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有因果關係,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此個人的窮通禍福、幸與不幸,並非有一個神明可以主宰,也不是別人所造成,一切都是自己身口意三業造作的結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懂得慎防於因,以免造業而「自作自受」。萬一不幸過去造作的惡業現前,也要平心靜氣、心甘情願的坦然受報,如此「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憤恨不平,這才是真正的「自心和悅」。因此,若是人人都能了悟「緣起性空」,明白「因緣果報」的定律,那麼大師所倡導的「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間淨土,自然會有實現的一天。

另外,大師說:緣起法啟示我們,世間萬法是「無常」的,好的有可能變壞,壞的也有可能變好,因此縱使遇到困難、挫折,只要我們堅忍不拔地朝向正確的人生目標努力,一切的困難挫折終會成為過去,因為因緣所生的萬法,有賴於諸緣,一旦因緣散失,所生的諸法自然亦趨於散滅,所以「無常」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希望。

再者,諸法既是因緣所生,自然空無自性,無自性便無法自我主宰,所以說「無我」;我們若能正觀緣起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能通達無礙,遠離一切愛欲、煩惱;煩惱是繫縛眾生,使眾生不能解脫自在的最大障礙;煩惱既除,當然就能獲得生命的解脫。

由於大師深切了解緣起對人生的重要,為了幫助世間大眾確實把握「緣起」的奧義,因此他以「果從因生、相由緣現、事待理成、多從一有、有依空立、佛是人成」*122等六條因果法則來詮解「緣起」,希望「藉事顯理」,有助於大眾容易通達明了。

1.果從因生:緣起的先決條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緣」,條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萬事萬物主要的、內在的條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緣」是外在的條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間接力。所以,萬有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緣,這就是「果從因生」的理則。

2.相由緣現:「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這個「境」就是因緣,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產生的假相,本身並無自性,所以說「緣起性空」;由於無自主性,所以能隨著緣生而現,緣滅而散,因此說「相由緣現」。

3.事待理成:宇宙萬法的生起,固然是要有因有緣,但是在因緣果報的生起上,還有著普遍的理則,也就是因果的法則。譬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不能得豆,種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違背了這個「理」則,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說「事待理成」。

4.多從一有: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一」就是只有一個,「多」就是有很多個;但是在佛教看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從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種子埋到泥土裡,經過灌溉施肥,而後長大開花,結出一樹纍纍的果實,這都是由一粒種子而來。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種,「一文施捨萬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樣的,這也正是「多從一有」的理論根據。

5.有依空立:世間上的人,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空是沒有。在佛教裡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腸胃不空,我們怎麼能生存?我們口袋不空,東西放到哪裡?世界虛空不空,森羅萬象如何安放?因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經》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龍樹菩薩在《中論・觀四諦品》中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論根據。

6.佛是人成:佛陀悟道之初,曾經宣示說,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煩惱無明覆蓋,因此不能證得;只要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顯佛性,自能證悟成佛,因此有所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淨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證。

此中,對於「有依空立」的道理,大師特別以生動的生活事例來說明。大師舉譬說,一張桌子,它是由木頭做成,木頭來自大樹,而大樹又是由種子的「因」,加上泥土、空氣、陽光等眾「緣」結合而成,所以一張桌子,眼前看它是「有」,其實它只是靠著各種條件,也就是眾緣和合所生成的假相,既然是依條件因緣而成,因此說它的自性是「空」。

但是這個「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萬法的「空性」;事物本身如果不具備空,就無法顯出它存在的價值與作用,這個作用就是「空用」。譬如,沒有空地就不能建房子;人體的構造,如耳朵、鼻孔、排泄系統等,如果不空,就不能呼吸、排泄,乃至活命;袋子如果不空,就不能裝東西,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諸法就是建立在這個空義上。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3 01: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