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57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607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根據道教的說法,出家人與俗家人不同:世俗人的生老病死歸閻王爺管,死了以後根據自己的業力一個殿一個殿地過堂受審;道人冠巾出家後歸三官大帝管,不僅有三官大帝的護佑,還有歷代祖師的加持。「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只要你是道門弟子,就會得到法脈的傳承。反過來說,出家弟子必須好好修行才能得到祖師的加持護佑,如果做的還不如在家人,甚至作姦犯科,不僅會受到陽間法律的製裁,死後三官大帝也不會袒護你,還要被重新打回到閻王爺那過堂,而且罪加一等。如果我們只是口說行善而不身體力行,就會冒犯神靈。所以,出家道人修道要求更加嚴格,改過行善要比俗家人做得更好,還要焚修香火、修煉心性,在這個基礎上誦經、拜懺悔、打坐、煉丹,才有希望得道成仙。
修行的下手功夫是改過行善、修練心性。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殺人放火、偷雞摸狗、坑蒙拐騙的事情從來不干,也從不佔別人的便宜。要說壞事不過是過年殺了幾隻雞、與長輩頂嘴、跟人打架等。但學習了《太上感應篇》之後才知道,以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作惡了,卻還以為做得很好。《太上感應篇》裡列舉了168種惡行,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而常犯的惡,有惡行、有惡言、有惡念。無論在家人或出家人,這168種惡都堅決不能做。「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同時列舉了25種善,做到這些,「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所為必成,神仙可冀」,才能被稱為善人。我總結了一下,《太上感應篇》裡列舉的善行涉及三個方面的修持,對於出家人、在家人都適用。
一是修道德。修道應從修德開始,德是道的體現,失德則失道。以德為先做好人道,自有天道應之。《感應篇》裡提到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卹寡、敬老懷幼、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就是修德。「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做殘害、殺人取財、傾人取位」等就是失德損德。香港青松觀印製的掛曆封面上有九美德:忠孝廉節仁義信惠禮。忠以盡職責,孝以奉尊親,廉以養儉德,節以保貞操,義以製事宜,信以立交道,仁以待人物,惠以服群眾,禮以盡謙卑。忠孝廉節仁義信惠禮就是修道德,對工作盡心盡責,孝敬尊親,勤儉節約,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交友要守信,待人接物要仁義,禮貌謙卑,做事合情合理,讓群眾信服。做好這九美德就是修行,修道不離世間法,修道體現在生活中,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生老病死以及信士經營事業、處理家庭關係、育幼養老等等,能正確處理這些事情就體現了道行。
二是積陰德。老君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陽德是下德,陰德是上德。陽德人報,陰德天報,不光自己受益,還福及子孫。「不張人短、不炫己長、扼惡揚善」是陰德;「陰賊良善、暗仵君親、受恩不感、念怨不休、散棄五穀、毀謗聖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等等就是損陰德。
三是煉心性,包括修心和煉性兩方面。有人說「修道就是修心。」心是用來思考的,從心裡發出的念頭看不見、摸不著,有善有惡,把惡念去掉,只留下善念,就是修心。《感應篇》裡列舉的168種惡有8種惡念,「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幹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財物願他身死、受恩不感念怨不榎去惡行善的根本義是去惡念、行善念。「不欺暗室,慈心於物,憫人之兇,樂人之善,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有這樣的心才稱善人。《太上感應篇》最後說:「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我們修習《太上感應篇》的目的就是從起心動念處把握住,無惡念自然無惡言惡行,起善念自然有善行。
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就是煉性,此性是後天之性,包括習氣秉性、心態、脾氣、情緒等。把道德修好容易,把心態修平和很不容易,因為情緒易動難平。心態情緒修不好,打坐可能走火入魔。《清靜經》中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紫陽真人《清華秘文》裡說「所謂妄心者,喜怒哀樂各等耳」。妄心是人的七情六欲,幹擾修道者的心態平衡,這是情緒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善念惡念皆是妄心,都應遣去。「常能遣其欲而心自清,澄其心而神自靜。」煉心性要達到的目標就是「遣其欲,澄其心,常清常靜」。此時所有的外相都乾擾不了你的清靜心。經裡說「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八風就是稱、訌、毀、譽、利、衰、苦、樂,都不能動搖你的心境。「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由以上論述可知,《太上感應篇》就是修道的門徑,從修道德、積陰德、煉心性三方面對我們的修行做出了指導,讓我們明白是非、善惡。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修道以《太上感應篇》為鏡,每天拿來照照我們的言語行為、心思念頭,每天檢查自己,錯的不能再犯,善眾的再接厲由此再上一層,修先天清靜之道,等臨終時就不用去東西廊房,中王爺保舉直接找三官大帝報道。「閻王一見不敢高聲,童子夜叉綪拳拱手,牛頭馬面總盡皈依,一十八重地獄獄獄逍遙,三十三天天宮宮自在”,到那時就可以說是個合格的出家人,一輩子沒白修。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