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5-30
- 最後登錄
- 2025-9-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47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2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距地球僅 124光年發現 巨行星
附近一顆 恆星 有了一顆新的重量級伴星,但它的軌道異常複雜。
這顆名為 GJ 2126 b 的行星,其軌道被拉伸,先靠近恆星,然後遠離恆星。
在新的觀測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 124光年(124 light years)的 巨行星,它以極高的軌道
每272.7天繞恆星 運行一周,偏心率為0.85。
此外,它的質量最小約為 1.3個木星質量,距離恆星約0.71個天文單位,即約 6,600萬(66 million)英里。
這些數據來自 HARPS光譜儀 進行的 112次徑向速度測量。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這顆行星圍繞著一顆低質量恆星運行,是已發現的偏心率最大的系外行星之一,」領導這項研究的 以色列 特拉維夫大學
(TAU)物理與天文學院的 阿貝爾·肖爾(Arbel Schorr)寫道。
我們附近的大多數行星都沿著近乎圓形的軌道運行,因此如此延伸的軌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高偏心率通常意味著它擁有一個由強大引力交互作用塑造的混亂歷史。
這樣的軌道可以重塑行星在一年內的溫度和大氣行為。這些極端情況也促使建模者重新檢視巨行星的形成和後來如何被撞擊。
GJ 2126 b 行星 是如何被發現的
研究團隊使用了 歐洲南方天文台 (ESO) 3.6 公尺望遠鏡上的精密儀器 HARPS,該儀器能夠保持約每秒 1 公尺的速度
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使天文學家能夠觀察到恆星多年的微小擺動。
他們挖掘了公開整理的HARPS-RVBank數據,該資料庫匯集了2022年1月之前觀測到的 5,239顆恆星的 252,615個
速度數據。
像這樣的公開資料集讓獨立團隊能夠測試各種想法,並發現早期搜尋可能遺漏的訊號。
數據很有幫助。近星點的半長軸為 0.71天文單位,偏心率為0.85,其最近點位於0.11天文單位附近,約990萬英里。
最遠點延伸至約1.31天文單位,約1.22億(122 million) 英里。
這些變化意味著 恆星 加熱在272.7天的單一年份內會發生巨大變化。在近地軌道和遠地軌道之間,時間、化學成分和
雲層形成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
我們對GJ 2126的了解
這顆主恆星通常被歸類為 M0V型 M矮星,是一顆溫度較低、質量較低的天體,質量約為太陽的0.65倍,半徑約為太陽
的0.73倍。它的溫度接近 4159 開爾文(kelvin) ,金屬含量對於 矮星(dwarf star) 來說很高。
GJ 2126是一顆高自運動恆星,距離地球約 124光年。它的亮度和接近性使得利用現有儀器進行後續研究成為可能。
也可能是一顆棕矮星
由於軌道傾角未知,質量估計值是一個下限。研究團隊考慮,如果伴星軌道幾乎與地球正面接觸,它是否有可能
進入棕矮星 區域。
他們認為,蓋亞天體測量學 和 長期趨勢的缺失,使得圍繞這顆恆星存在質量極大的伴星的可能性不大。
論文報告了接近1的重正化天體測量誤差,這對於一個品質很大的隱藏天體來說並不常見。
研究人員比較了在非均勻時間序列中尋找週期性的不同方法。他們選擇了相位距離相關週期圖,該圖旨在處理
非正弦訊號,例如來自偏心軌道的訊號。
他們也考慮了速度工作中已知的一個陷阱,即兩顆 2:1共振的行星可以偽裝成一顆偏心行星。他們的模型排除了該
資料集中此類可能性。
GJ 2126 b 的後續研究
由於現有的巡天測光資料尚未觀測到凌日現象,因此該行星的半徑尚不清楚。
由於沒有觀測到傾角,其真實質量仍然不確定,因此進一步的研究旨在改進這些數值。
如果存在任何未被發現的伴星,未來的速度觀測活動可能會偵測到與交互作用相關的細微變化。
持續的天文測量監測也可能進一步縮小品質限制。
熱測量和反射光研究將極具挑戰性,但對於未來的設施而言並非不可能。近星點附近的近距離接近或許能提供
最佳的表徵時間。
長基線速度也將測試暗示額外天體或潮汐效應的長期變化。精確的傾角將解決品質問題,並最終消除棕矮星假說的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