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5-30
- 最後登錄
- 2025-9-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55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27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25-9-10 18:41 編輯
關島 將採用美國新型飛彈防禦系統來防禦 太平洋地區的 大陸地區 軍事威脅。
2025年9月初,關島 總督確認,美國已最終確定在關島建造360度增強型一體化防空飛彈系統(EIAMD)的計畫。
該決定是在《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EIS)發布之後做出的,標誌著 華盛頓致力於將 關島(Guam)打造為
西太平洋( Western Pacific)全面防護的前沿作戰基地的努力迎來了轉折點。
該系統旨在保護 關島(Guam)免受一系列飛彈威脅,包括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儘管軍事必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但當地民眾對環境影響、土地使用和社區後果的擔憂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在計畫
推進過程中仍未解決。
關島 先進綜合防禦系統(EIAMD)計畫採用多層防禦架構,結合長程攔截器、中程飛彈和短程系統,提供全面覆蓋。
美國飛彈防禦局(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和陸軍已概述了一項作戰概念,該概念依賴分佈在關島國防部
土地上的16個獨立基地。每個基地預計將配備雷達、發射平台和指揮節點。整合到該系統的攔截器包括用於大氣層
外作戰的SM-3 Block IIA飛彈、用於彈道飛彈 和 巡弋飛彈防禦的SM-6飛彈、用於末端階段攔截的愛國者
PAC-3 MSE飛彈,以及已部署在關島的 薩德系統(THAAD)。
這些系統共同構成一個分層網路,能夠應對不同高度和射程的威脅,確保在發生飽和攻擊時具有冗餘性和彈性。
關島位於 西太平洋( Western Pacific),是美國 位於大陸地區 飛彈射程內的前線軍事樞紐,使其成為力量
投射的關鍵要塞,也是任何地區衝突的主要目標。
該架構旨在將多種感測器輸入與指揮控制軟體融合,以建立即時作戰圖。
組件間的互通性使其能夠在飛彈飛行的不同階段實現無縫追蹤和攔截。
該網路將由諸如間接火力防護能力 (IFPC) 系統等移動單元補充,該系統正在開發中,用於對抗火箭、火砲、迫擊砲
和無人機。該系統預計將於 2025 年開始建設和部署,並將持續十年,預計耗資 USD 80 億至 100 億美元。
然而,包括美國政府問責局在內的監督機構的報告強調了後勤、維護設施,甚至部署人員供水等基礎設施的挑戰。
一體化防空飛彈系統(EIAMD)將為關島提供持續的 360 度全方位防禦飛彈威脅。
長程和短程攔截器的結合使 指揮官 能夠靈活地同時應對多種類型的威脅。
實際上,這種分層防禦體系將顯著提高敵方單次飛彈齊射就壓倒該島防禦的難度。然而,該系統的有效性也取決於清晰的
指揮系統和健全的保障計劃,因為先進的飛彈防禦網路需要持續的維護、訓練有素的人員和 可靠的後勤支撐。
關島(Guam)飛彈防禦建設的地緣政治背景 與 美陸日益加劇的競爭密切相關。
關島(Guam)是 安德森空軍基地(Andersen Air Force Base)和 阿普拉港(Apra Harbor)的所在地,也是美國在
印太地區進行軍事投射的關鍵樞紐。
此外,它也處於大陸地區 東風-26(DF-26)中程彈道飛彈(有時被稱為「關島快車」)以及 東風-27
(DF-27)等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射程範圍。
對大陸地區 中共當局而言,在太平洋地區任何重大衝突中,壓制 關島(Guam)都至關重要,這使得該島成為高強度
對抗大陸地區最有可能的目標之一。因此,增強型綜合防空飛彈系統(EIAMD)的建立是美國 華盛頓 更廣泛的「太平洋威懾倡議」
的一部分,旨在安撫盟友,使大陸地區 軍事規劃更加複雜化,並確保美軍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作戰基地
保持安全。
計劃在 關島(Guam)部署的增強型綜合防空飛彈系統既反映了現代飛彈防禦的技術複雜性,也反映了其戰略困境。
它將尖端攔截器和雷達整合成一個多層防禦體系,旨在應對各種威脅,但也引發了基礎設施、後勤和當地接受度的擔憂。
從戰略上講,它凸顯了關島在 美國 軍事規劃以及 印太地區日益激烈的主導權爭奪中的核心地位。
在印太地區,該島既是一座堡壘,也是目標,同時也是美國對該地區承諾的象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