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9-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39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3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談談道教的"輪回"概念。
道教在產生之初是沒有"輪回"這個概念的,輪回概念的形成要到後面的魏晉時期。
在說到輪回這個概念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最初的輪回是指什麼。
輪回的概念(不是漢譯借代,是指它的宗教含義)最早是由佛教所提出來,最開始是針對於古代印度地區種姓制度文化的一種新興概念。
按照種姓制度的宗教理論,一個高種姓的人下輩子也還是高種姓,低種姓的人下輩子也還是低種姓,其靈魂本身就有高低之分。
而佛教創立之初,一個政治目標就是要打破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所以提出了輪回概念。
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高種姓有可能因為做了壞事而下輩子成為低種姓,低種姓可能因為做了好事而下輩子成為高種姓。
其實很多人都曾有一個疑問,就是佛教本身誕生於古代印度,為什麼反而現在印度遍地都是婆羅門教,而鮮少有佛教呢?那首先你就要看一看,印度現在還有沒有種姓制度。佛教建立之初是一個有著明確政治訴求的宗教,經過後期的改造才形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特別是漢傳佛教,還經歷了很多為了符合統治階級需求的改變。
所以,按照歷史背景來看,道教最開始是沒有輪回(包括所謂的五道輪回,道教最初的概念應該是投胎、魂歸泰山、升天)這個概念的,佛教的輪回概念也不是指現在的六道輪回,而是針對種姓輪回。
那麼諸如佛教依託輪回觀念建立起來的所謂你吃的雞可能是你上輩子的親戚、他打你是因為你上輩子打了他這樣類似的理論其實並不是中國的本土文化。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