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63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04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學
「道家」和「道學」在歷史上曾是何種意思,尤其「道學」究竟是宋明理學家首先使用的專有名詞,還是道教原有的詞彙,不可不加以辨明。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頻率遠過於「道教」。道教經典或入「神仙家」類,或入「道家」類。漢代學術分類,把專門論道的歸入道家。《漢書·藝文志》著錄「道」37家,最後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東漢初起時,被人稱作「道家」或「黃老道」。例如,《後漢書》記明帝時皇家圖書館為「道家蓬萊山」,蓬萊山是秦漢仙境三神山之一,顯然表明道家與神仙家已融合一體。又記楚王英和桓帝好「黃老道」,張角「奉事黃老道,為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黃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則此話不通,則「奉事黃老道,為太平道」意思當是「信奉道教,創建太平道組織」。可見「道家」或「黃老道」均為道教的同義詞。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黃老道」原來就是「道家」的別名,主題詞「黃老」不過進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黃帝、老子之道。
「道學」一詞也是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道教典籍的。例如,成書於南朝齊梁間的道書《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說:「道學當以戒律為先,道家之宗尊焉。」書中三百大戒,每句都以「道學」起頭。全真道的《中極戒》因仍《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題為《中極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學」都被刪略了。「道學」還用於書名,如《洞玄靈寶道學科儀》,成書於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間,其中「科曰:凡是道學,當知持戒發慧,安身煉心,無惑酒惡,求靜念者。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門,是我真子。……」「科曰:凡是道學,當知修身潔心,無犯禁忌。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種葷辛,名為惡菜。內外非法,不宜輒犯。……」云云,「道學」跟唐道士張萬福編錄的《三洞眾戒文序》所說「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的「學道」意思相同。南朝陳馬樞著《道學傳》,為道教人物的專門傳記。
在東漢以後「道家」就是「道教」的同義詞,只不過我們今日已約定俗成使用「道教」一詞,便不必退回去再用「道家」以造成混亂。至於「道學」,本來就是道教術語,其原義是「道教之學」。
(縱橫四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