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9-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11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5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2025 Alfa Romeo Stelvio Intensa試駕:有些車,會讓你停好還想回頭看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2025-09-25 08:02:47
(文/Jason Chen)蛇年車市的大話題,肯定是脫離不了那條蛇:Alfa Romeo的回歸!出國深造多年的愛快,海歸的同時也一併推出Stelvio、Giulia雙車,聲勢之大確實可以嗅出總代理的認真,但市場怎麼看?與品牌直面的車媒又怎麼看?透過Stelvio Intensa的試駕一起來討論!
義式風情是雋永,也難以取代。
舊世代內裝無法避免,但做工精細。
骨子是跑車的偽休旅,舒適性非重點。
樂趣無庸置疑,獨缺IBS整合式線傳煞車實屬可惜。
Alfa Romeo 獨樹一幟
Alfa Romeo在台代理的世代更迭,相信是許多資深車迷對「愛快」愛恨交錯的部分原因。但對於20歲甚至30出頭的車迷而言,中斷18年沒有總代理、始終是「他國事務」,對於Alfa Romeo品牌其實並無太多共感,這也是未來總代理需要面對難題之一。但在市場容納量有限、選擇也相對受限的台灣市場,能有品牌的回歸、總是教人高興而且值得鼓勵。
檢視當前Alfa Romeo的銷售組合,標準與性能車型399+28台的年度配額確實不多,縱使來年改為不限量的販售模式,要在短期內追上主流品牌銷量,那確實是有些不切實際。加上Alfa Romeo從視覺到動力、操控等各個面向,無論從哪個角度也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或許並不適合和其它品牌正面競爭,車主、車迷之間早已如此,經營者也更應為之。
不過既然來都來了,雖然Giulia、Stelvio兩車、連同Giulia Quadrifoglio都已上市,但至少要到11月中以後才會陸續交付,也終於理解為何總代理要送3+4年保固、La Marzocco咖啡機等禮遇,以及真正的主力車款:Junior的上市也要等到2026年,因此在風光登台的背後,個人認為此次總代理能否長久經營,才是愛快再次登台、最該注意及市場最真實的考驗。
Stelvio Intensa 偽休旅
那麼,總代理選擇產品週期至少是9年起跳的Giulia、Stelvio,做為重返台灣市場的首發車款,到底用意何在?
個人推斷在過去沒有代理商的時期,國內車迷也未曾間斷的擁有各式Alfa Romeo新世代車款,縱使這兩車款不新、預期銷量也不高,但卻是個相當適合銜接新舊世代車迷的樣板產品,加上又是品牌原生自製的Giorgio平台進行延伸,要說「血統純度」那肯定是無庸置疑。
也因此,同時對應中大型、大型級距車款,首發即是Giulia轎跑的Giorgio平台,相同基礎套用在Stelvio休旅車款肯定是難以抹去濃郁跑格,標誌性的盾形水箱護罩依舊,感謝品牌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的異想天開或離經叛道。但也因為車頭面容的獨特性,也造就車牌位置和一般車輛大不相同,不過既是合法而且合規、正常懸掛即可,無需大驚小怪。
延續原廠在2022年的更新,為Stelvio車系換上LED矩陣式頭燈,尾燈改為燻黑處理,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大改變,包含帶有分流器造型的後保桿等等,跑格是真的藏不住;再者,包裹在Intensa車型成為標配的,還有國籍配色的後視鏡蓋、黑色窗框、後窗暗色玻璃,和採用琉金塗裝、經典的20吋五環鋁圈,套上Michelin Pilot Sport 4 SUV性能胎,但或許是要契合休旅定位,為單一255/45R20的規格設定,而非Giulia Intensa的前後配。
Stelvio Intensa 內裝老派浪漫
進入車內,肯定是先看儀表台,但Stelvio過去不曾有過大規模的改款工程,世代偏舊是理所當然,內嵌式的8.8吋中央螢幕真的不大,但可經由觸控和鞍座上的實體按鍵、旋鈕進行操作,也支援有線的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目前僅有支援簡體中文顯示,翻譯稍嫌不夠到位和完整,例如ADAS系統中有不少簡體中文、英文交錯,以及只有最基本的倒車顯影、畫質也是一般般,是該說都有待加強...還是該說這就是義大利人的浪漫?
視角一轉,12.3吋的數位儀表則是隨著2022年更新後所增加的配備,風格可以古典、也可以簡潔或現代,加上不同的車輛資訊進行切換,提供和新世代車款同等的可玩性和閱讀性;再者,固定於方向機柱、面積碩大而且還是貨真價實的鋁合金換檔撥片,也算是義大利車款的一大特色,在不同的轉向角度下都可以輕鬆操作,搭配額外的皮革包覆指扣、引擎啟動鈕置於方向盤的設定,要說騷包是絕對不過譽。
Stelvio Intensa 真跑旅
兩排、五座的標準佈局,前排採用跑車型座椅,相比德系品牌號稱的跑車型座椅,Stelvio Intensa又更包覆了一點,大腿兩側有明顯的支撐性,以及手動腿托的輔助,腰部還有額外的電調機構,可針對不同身形進行微調,座高可容許的調整範圍是相當廣泛,要很戰鬥化的低坐姿也不是不行,以上都是Alfa Romeo不同於其它競品的一大利基點,而且還是標準配備;當然了,隨處可見的琉金刺繡、大面積全景天窗等,貴為Stelvio旗艦車型的專屬配備更是少不了。
進入後排,無法調整椅背角度,傾倒的釋放拉柄也被安排在不顯眼的位置,中央隆起也不利第三人乘坐等,算是Stelvio的一大硬傷,但要說長處也是有,那就是椅面的長度足夠,腿部支撐不至於侷限,加上全景天窗也一定程度的減輕乘坐壓力,行李廂具備525到1,600公升之間的運用彈性,也有額外的快速傾倒拉柄,但因為一部分空間被重低音箱佔據,原廠沒有特別設計收納空間,導致障板也不知該收哪去...沒事沒事,義大利人的浪漫嘛~
Stelvio Intensa 操控才是精華所在
上路前先檢視Stelvio Intensa的動力核心,2.0升直列四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280ps(206kW)/5,250rpm的最大馬力、40.8kgm(400Nm)/2,250-4,500rpm的峰值扭力,搭配來自ZF所製的8速手自排變速系統,大抵算是豪華品牌中階車型的動力設定,Q4全輪驅動系統為基本偏後驅、透過電控調配輸出比例,零百加速5.7秒確實很有看頭,但Stelvio乃至於Alfa Romeo的精華,卻不見得都在動力表現。
Stelvio Intensa擁有約莫1.8噸、精確來說是1,815公斤的重量,對上主流品牌的同級車款而言,都至少有40公斤以上的優勢差距,當然原因也無它,就是在簧上與簧下、以及車體的輕量化,包含近乎無節制的鋁合金使用比例,以及「碳纖維」製的傳動軸,往往只在高性能車款才能見到的配備,Alfa Romeo卻很特別與偏執(?)的列為標準配備。
同樣很偏執的Alfa Link懸吊結構,是在標準雙A臂與多連桿之外的另一種變體,讓轉向手感更直接俐落,也更能穩定貼合路面,加上僅有在Intensa車型配置的CDC底盤主控系統、SDC電子式主動懸吊,還可在Dynamic模式下放軟懸吊,有點近似Volkswagen的Special紐柏林模式,享受貼地飛行的快感,雖然還是少了IBS整合式線傳煞車系統,但即便如此還是強大而且過癮,相形之下對於動力表現...就會顯得不夠盡興。
多數車迷心中,Alfa Romeo有著無可取代的魅力,經過試駕個人也多少為之著迷,很難想像一台休旅車能如此的好開,雖然說對比主流品牌,在科技層面並不是絕對的吃香,加上還未完善的繁體中文化,缺乏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以及另一操控利器:IBS整合式線傳煞車系統等,這些都有待未來進一步的強化,但必須要持平的說,這是一輛會想讓人一開再開,停好車後會不停回望,也會想要擁有的車。
2025 Alfa Romeo Stelvio Intensa 基本資料如下:
引擎形式:2.0L直列四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最大馬力:280ps(206kW)/5,250rpm
最大扭力:40.8kgm(400Nm)/2,250-4,500rpm
前輪懸吊:雙A臂
後輪懸吊:多連桿
驅動形式:四輪驅動
煞車形式:前後碟煞
車身座位:五人座
量測油耗:11.4km/L
建議售價:NTD 2,589,000 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