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識分享]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16: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懂得規矩,守住規矩,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才能守住人生。
  
  什麼是規矩?
  
  規矩,是一種存在。
  
  自然規律是規矩——四季輪迴、物種演化,五運六氣,無不遵循著某種自然法則,你得遵守了,這是對自然規矩的敬畏。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你也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
  
  《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性,處處都離不開規矩。
  
  懂得規矩,守住規矩,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才能守住人生。
  
  規矩,是一種分寸
  
  中國有句俗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剛做出來一道魚肉聞起來很香,但如果放上幾天可就臭了;
  
  到別人家做客,剛開始人家很歡喜,住的日子久了,就會惹人厭。
  
  這就是在說:凡事不能過頭。
  
  用孔子的話講,叫:過猶不及。
  
  做一件事,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古語有云:「處事不分輕重,非丈夫也。」
  
  一些人之所以能夠一路順風順水,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勤奮,也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能夠把握分寸。
  
  周國平先生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留有餘地,讓人感到親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卻又並不疏遠,達到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境界。
  
  規矩,是一種教養
  
  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都是生活小細節,說是規矩,卻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比如:
  
  不要在連排的座位上面,抖腿!抖腿!抖腿!去唱K如果不是自己點的歌,即使會,也不要搶著唱。別人在睡覺的時候,懂得安靜二字。看電影請保持安靜,手機也保持靜音和安靜。在宿舍或公共場合、公共汽車上,看視頻、聽音樂和玩遊戲等,請戴上耳機!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著扶欄,請給別人的手留個位置。
  
  古人說: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教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層次。
  
  良好的教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並非單純的禮貌,而是文化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規矩,是一種原則
  
  嚴遵曾言:「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一個人有原則,有規矩,才能內心方正平靜。
  
  李女士是低保戶,早些年得了一場重病,丈夫常年疾病纏身,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夫妻倆經營一個只有一平方米多的攤位,靠買賣雞蛋、乾貨、麵條等維持生計。
  
  起早貪黑、辛辛苦苦一天,也只有50元左右的收入。還有一個孩子大學剛畢業,目前在家裡待業。
  
  一天,她在攤位不遠處,撿到一個錢包,看到裡面有幾千元現金、銀行卡及身份證等,就立即聯繫失主來認領。
  
  失主拿回了錢包後,立即從包里拿出一沓錢感謝她。
  
  但卻被她斷言謝絕:
  
  「這只是件小事,這不算啥;再說,如果我想要你這錢,那還不如當初撿到的錢不還給你。所以這錢不能要,拿了你的錢,我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
  
  一個人在得意時,堅守原則可能是名譽使然,但他在失意時依舊堅守原則,那就是真正的善良。
  
  原則不是不通人情,也不是對外界的敵意,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規範。
  
  守得住原則,才守得住那份心安。
  
  規矩,是一種底線
  
  人有境界,也有底線。
  
  境界給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線則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易中天認為底線比境界更重要。
  
  一個人沒有境界,頂多差勁一點,但沒有底線就會出大問題。
  
  他這樣表白自己:「我確實沒什麼境界,但我有底線,我是個『底線主義者』。」
  
  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干。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
  
  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才華橫溢,卻徘徊於仕與耕之間,後來乾脆歸隱田園。
  
  這一切,源於他不願打破自己的底線。
  
  陶淵明清正廉明,從不攀附權貴,也絕不阿諛奉承。
  
  而是選擇一生堅守原則,把才華賦於詩中,流芳百世。
  
  守住底線,不僅在於做了多少事,更在於明白哪些事做不得。
  
  規矩,是一種人品
  
  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有才不如有德,有錢不如有品。
  
  幾年前,白岩松在採訪季羨林的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
  
  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各種手續。
  
  老人爽快地答應了。
  
  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
  
  謝過老人後,兩人分別。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
  
  你是什麼樣的人品,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為人規矩,品行自然端正,就算前路再窄,也能越走越寬。
  
  相反,那些一門心思走捷徑的人,遲早會斷送在自己的心機里。
  
  無視規矩的人,註定寸步難行。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生而為人,不可漠視規矩。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
  
  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得利益,但是從他不守規矩的那一刻開始也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規矩,就是一種修行。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每日三省,自我完善,才是對生命的尊重。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6 10: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