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0-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92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7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別讓 “陰重陽衰” 拖垮你,老祖宗早說抑鬱症的根
當今社會理, 抑鬱症,早已不是藏在角落的 “小衆困擾”,而是頻繁被提及、與許多人息息相關的話題。我們要先搞懂:啥是抑鬱症?生活裏的糟心事——原生家庭擰巴、被人騙了坑了、讀書壓力頂不住、感情婚姻黃了、 遇著邁不過的坎兒,甚至老了孤孤單單,諸如此類問題,都可能讓人憋屈、難受 , 尤其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飛快的節奏,很多人還沒意識到累積的壓力,就抑鬱了,甚至身邊人還會產生疑問:平時看著挺開朗的人,怎麼抑鬱了呢?
首先我們 要分清:一時半會兒的鬱悶,誰都有,這是正常人的情緒;可要是半年多都走不出來,那就是大腦 “修復功能”歇菜了——這才叫抑鬱症。 那麼,如果碰到抑鬱症,如何自愈呢?如何治癒?成了終極問題。
基本上分以下幾種: 有的人看西醫。有的人看中醫。有的人通過修行解決問題。有的人死扛,扛得過就活,扛不過就死。有的人在求治的過程中,病急亂投醫,受了無數民間散養 “ 大師 ” 的欺騙,破了財,也沒有消災 ... 這個時候,真的就成了各說各有理了 ...
壹 老祖宗怎麼看抑鬱症的根兒?
中醫和道家都認一個理:人活著靠“陽氣”,就像天上得有太陽。《黃帝內經•素問》說“ 人身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守其位而不得其位,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不得長壽 ”,陽氣被壓住了、伸不開,人就容易出問題。抑鬱症就是“陽氣被陰氣壓住了”, 道教有“三魂七魄”的說法。《 道樞卷三十三 》載“ 魂,屬於陽類,是火的氣;魄就是陰,是水的氣 ”——魂是陽,藏在肝裏;魄是陰,藏在肺裏。要是肝血虧了,魂就不安穩;身體虛了,魄就沒力氣,邪氣、不好的東西就趁虛而入。
結果就是“陰太重,陽太弱”,人就蔫了、想不開,晚上瞪著眼睡不著。再拖下去,身體更虛,還可能出現幻覺、胡言亂語,離 《諸病源候論》 說的“鬼魅所著”(癔症)不遠了,這就是爲啥說“抑鬱症與癔症一牆之隔,癔症與附體一紙之隔”。
貳 想治好,得實打實這麼幹
0 1 別硬扛,趕緊找醫生
多少人被抑鬱纏上時,要麼藏著掖著怕人說,要麼沒力氣邁出求醫那步 —— 可這份 “不敢” 與 “無力”,偏偏把自己推得離光亮越來越遠。不管西醫中醫,能先穩住狀態就是好的。有人說西藥“把情緒壓平、讓人變蔫”,這說法沒根據;但中醫要是對症,真能起大作用。老祖宗的 《傷寒論》 裏有個“四逆湯”,專門給陽氣被壓住的人用,能“回陽救逆”; 《肘後備急方》 也說“治卒中邪鬼,恍惚振噤,麻黃湯主之”,都是幫著通陽祛邪的。
0 2 動起來,別躺著
道教講“形神共養”,《周易參同契》說“ 動靜有常,奉其剩墨。四時順宜,與氣相得 ”。運動能生陽氣,還能讓人產生“內啡肽”,讓人舒服點。抑鬱的時候,人總覺得身上沉、懶得動,越不動越鬱悶;反過來,跑跑步、做做操,把憋悶的勁兒耗出去,焦慮也能輕點兒。就像《黃庭經》說的“呼吸廬間入丹田”,身體動起來,精神頭才能跟著活。
0 3 別跟自己較勁,學會“打斷”瞎琢磨
抑鬱症的人,腦子總像個陀螺,反覆想糟心事,越想越鑽牛角尖。這時候就得狠點心“打斷”它!有火適當對外發(別傷人),別全憋在心裡。慢慢學著原諒坑過你的人,也原諒“沒做好”的自己。 道家說這叫“破執”, 《道德經》 講“ 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是因為我有了身體 ”,《雲笈七籤》記載“ 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 ”,就是讓人跳出自我糾結,這是“見性”的開始——道理都懂,但做到得練。
0 4 道家的“性命雙修”:先把身體搞好,再調心
道家講“性”是精神,“命”是身體,倆都 得顧。《 洞玄靈寶太上六齊十真聖紀經 》說“夫人慾壽 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就像大禹治水,先“治神氣、練筋骨”(《馬王堆醫書•十問》),身體結實了,精神才穩得住。
1.煉形: 可以練一下五禽戲、八段錦等養生功法,讓氣血流通;
2. 煉神: 學《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靜坐觀心,恢復元神清明。 身體虛得厲害,腦子就容易胡思亂想、來回折騰,更痛苦。所以先把吃飯、睡覺、鍛鍊這些基礎搞好,再慢慢練“心”——比如告訴自己:“我現在就是在演一個‘鬱悶的人’,跳出來看看,這角色不是真正的我。”
抑鬱症不是熬熬就能過去的,也別信“大師”瞎忽悠。該看醫生看醫生,該運動運動,別跟自己死磕。身體和精神互相搭著勁兒,慢慢就能驅散陰霾,回到“陰陽平衡,魂魄安守”的狀態。就像《道德經》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明理踐行,終能好起來。
(臺灣龍虎山道教總會)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