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845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4482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我們在佛法修行,第一個必須持戒,特別是四種根本重戒。這個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是我們的地基。比如說我們今天修行很多,出家、持戒、誦經、拜佛等等,我們必須把這個功德要導到那裡去呢?應該怎麼找一條路,讓我們今生能夠解脫三界的生死呢?這個時候要淨土為歸。把我們一生的修行,會歸到臨終的一念正念分明,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是我們的整個目標。我們有目標內心就安定了。活著一天,我們就是自利利他,活了兩天,自利利他。只求臨終的一念,能夠正念分明,往生極樂世界,淨土為歸。
下面第二段,觀心為要,善友為依。我們平常修行,可貴的是要觀心。觀察我們起心動念不能起煩惱,起煩惱馬上要轉。把一切事相的修行,會歸到我們這一念—借事修心。第四個,善友為依。我們修行,旁邊的善知識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沒有進入聖位,外在的環境對我們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親近善知識。這個是所謂的「善友為依」。這是就著外在環境來說,有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諸位可以體會一下。
最後我們以一個偈頌跟諸位來作一個總結。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我們無始劫來的身體,委就是我們丟棄的尸體,回頭一看,哎呀,積如山,堆積起來像須彌山一樣。比如說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告訴我們,他過去在三界當中,他作白狗,不但做狗,還做白色的狗,做白狗的尸體堆積起來,就像須彌山一樣。可見我們的生死,真正是生死浩然,無窮無邊的生死。在整個生死當中,別淚翻成四海瀾。,因為生離死別所流的眼淚,堆積起來像四大海一樣。須彌山旁邊的東西南北有四個大海,有這麼多。從譬喻當中可以看得出來,我們知道無始劫在生死當中,歷經了多生多劫的生死。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這是說明世間的無常,乃至於這個世界,整個山河大地,我們這個地球,再怎麼樣,總有一天要破壞。我們今生:饒你百般快樂,無常畢竟到來。人生彈指有何歡?這個彈指的時間,我們不能眷戀這種刀上的蜂蜜。人生饒你在怎麼快樂,都是無常的,好像夢幻泡影一樣,這個夢再甜美總要醒過來;肥皂泡再好看,總要破裂。我們如果貪愛三界的生死,以後的生死就沒辦法了斷。我們必須覺悟: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無始劫來我們在人道當中,作男作女經千遍,墮落到三惡道中,戴角披毛歷萬端,時間更多,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三惡道當中受苦。最後我們一個結勸,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我們一再強調,修行可貴的是臨終的一念。你臨終的一念要把握好,平常你就要注意。對整個境界的貪愛,娑婆的境界就必須要降伏。
所以這個地方結勸,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這句話說得好,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好不容易得到人身,遇到了佛法,我們不能把握這種無始劫生死當中,唯一能夠解脫生死的機會。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臨終一念,要是糊塗的話,瞥爾情生,三界枷鎖,萬劫纏繞,投胎一錯悔時難。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