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I 應用] Google 最新 AI 布局證明 Apple Intelligence 某種程度上走對路? [複製連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稍早 Google 宣布推出「私有人工智慧運算」(Private AI Compute)架構,此一平台聽起來有點熟悉?這其實與蘋果去年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時,就主打的私有雲端運算(Private Cloud Compute)相似,且這一類的技術方案可能成為消費性 AI 市場的一個里程碑時刻。

蘋果在 2024 年的 WWDC 大會中亮相了 Apple Intelligence 服務,不過當時的時間點已經落後競爭對手不少;且更令人失望的是,經過一年多的推行,蘋果仍舊無法像競爭對手那樣推出具創新性的技術成果。

當然蘋果為了反駁外界其「AI 落後」的看法,不斷強調其多年來推出的多項機器學習功能,這種做法或許令人沮喪,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蘋果也不是毫無道理。在過去十年中,蘋果一直在探索並推出許多基於機器學習的創新功能,其中部分技術成果來自公司長期投入的學術研究計畫,並透過其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Blog 對外公開發表。

不過蘋果確實錯過了 ChatGPT 帶起的那股浪潮,且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 的問世是在原始 GPT 框架發表四年之後。換句話說,蘋果和整個產業其實有四年的時間可以預見技術的發展方向。而當其他業者陸續推出以大型語言模型為基礎的產品、並各自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時,蘋果卻依舊停留在 ChatGPT 剛推出時的狀態。

儘管如此,蘋果在幕後的技術開發仍有可圈可點之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是 Private Cloud Compute 基礎架構,這是蘋果最能體現其技術實力的作品之一。

什麼是蘋果 PCC 架構?這是採用強化版的 iOS 作業環境運行,並分布於全球多個伺服器節點。使用者的請求會被導向距離最近的私密雲端集群(PCC cluster),但整個過程不會保存任何資料紀錄。

蘋果早先就曾強調,這是 AI 技術應有的標準實踐,在確保隱私與安全的前提下發揮生成式 AI 的能力。裝置端與雲端的分工會依任務大小自動決定,例如長篇郵件或大型文件處理會轉交雲端,但系統會保留透明化設定,使用者可在「隱私與安全」選單中查看任務是否被送往雲端,進一步確保可稽核性。

當其他公司為了趕上 LLM 時代而降低隱私標準時,蘋果仍堅守其一貫原則,開發出一套在技術上極為出色的解決方案,使得在保障使用者資料安全與隱私的前提下,仍能運用強大的 AI 技術──而這兩者在概念上本是相互衝突的方向。

不過蘋果尚未真正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實際產品之中。但近期 Google 推出幾乎與蘋果方案相同的實作,無疑證明了蘋果在推動更私密 AI 生態系統方面的技術方向是正確的。

蘋果的 PCC 架構主張使用者的資料應該在安全、隔離的環境中進行 AI 運算,不會被長期儲存或傳輸到第三方伺服器。隨著 Google 與蘋果都提供這類架構,極有可能促使其他前沿 AI 實驗室也跟進採用,顯示科技巨頭之間正出現一場以「隱私為核心」的 AI 基礎設施競賽,這對於用戶隱私而言,將是一項重大勝利。

當然,若蘋果能在 AI 發展速度上與業界其他公司並駕齊驅,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蘋果仍然能在市場上發揮影響力,引導產業朝向更私密、更負責任的方向發展。

錄自:科技新報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1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16 02:2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