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祖為什麼說“信言不美”,難道說真話就一定要傷人嗎?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0: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祖為什麼說“信言不美”,難道說真話就一定要傷人嗎?


讀《道德經》時,筆者對道祖“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句話一直都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難道說的真話就一定是不順耳、不好聽的?說好聽的話,就一定是不真實的嗎?

在《宋徽宗道德真經解義卷》中,宋徽宗禦注這句話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關百聖而不慚,曆萬世而無弊。貌言華也,從事華辭,以支為旨,故不足於信。”

很難看懂對不對?別急,在宋徽宗的禦注後面,還有大臣章安的釋義,他解釋說:“信言者,信於道,非苟人之好也,不可以投俗,此世俗所以不美也。美好之言,可以悅人,非信於道也,故於信為不足。”

意思是說,可信之言,是基於大道的立場而講說的,並非是投人所好的美言。因為沒有投其所好,所以世俗之人往往不喜歡聽。美好的言辭聽起來悅耳,但終究是與道相悖的,所以是不值得提倡的。

文中的意思表達地很明白,即是說,世人都有自己的愛惡喜憎,所以就總是會更加喜歡悅目之五色、悅耳之五音,但從根本上說,這是放縱個人欲望的一種表現。因為所有的喜歡與憎惡,其實都是帶有觀點和立場的,是從“我看”“我想”“我認為”等等主觀意識上做出的判斷。但是呢,因為“我”總是帶有局限性的,所以那些“我認為”的事情就未必是合於大道的。不合道真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道祖在這裏說的“美”,是有兩層含義的:

第一個意思,與我們現在理解的美好、動聽的概念相近,因此“信言不美”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為“忠言逆耳”;

第二個意思,可以解讀為以之為美,意在告誡人們,首先不要貪圖好聽恭維的言語,但同時也不要刻意甚至極端地認為逆耳的話就一定是有用的忠言。正如上文所說,不論是美言還是惡言,其實都是帶有主觀立場的。偏信任何一種言論,也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聖達之人,不會帶著善惡、美醜、愛憎的情緒看問題,而是真正從問題的實際出發,只擇取符合事實的言論作為參考。所謂“天道無親”,便是說在天道的層面來看,世人都是帶有主觀欲望的,真正合於天道的聖人要能做到明鑒所有人心中的欲與求,同時又能認知到這些欲求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能夠在個人欲望與大眾利益之間尋找到更加平衡的處理方式。


修行,絕不是讓人息心滅欲(或者講,這也只不過是修行的某一種途徑、境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都是生在人間、長在塵世的芸芸眾生,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習氣。那麼,修行的意義就在於能讓我們意識到自身不足,並以他人的言行為鏡鑒,從而不斷去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心性與功行。所以,不論是在面對美言還是惡言的時候,如何你的心中能夠始終保持一份理智,認真去思考反省自己,那麼在你的修行中便不會存有任何美醜善惡的區分。因為你是以修行的心來看眾生,所以眾生皆是度你的慈航。

而另一方面,假如我們發現了他人的某些不足,當你主動為其指正時,是否一定要用不那麼動聽的話才能表現出自己的誠懇呢?

這份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施予什麼樣的話頭才是恰當,這並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其對談;有的人,則需要當頭棒喝才能幡然醒悟;有的人,唯有一遍遍地撞破了南牆,才會驚覺原來自己才是自我修行的最大魔障。度人,從來不拘泥於形式,但卻要能夠懂得因材施教,更要知曉適度與分寸。如此之人,便為良師。

道教以道經師三寶立教,世間一切師真都是道氣運化而顯相。道本真一,顯化各異,片面地要求所有人都是慈眉善目,亦或者認定兇神惡煞的形象一定不可取,這樣做其實都是著了表相。道,不在相上。你看到的所有的相,都是自己心中執迷的魔。堪破了相(色相、聲相、味相等一切外在感知的存在),也便是堪破了“我執”這一層關。劉一明祖師作《修道五十關》,其實關關都在論述一個“執”字。一旦心中去除了執著,又怎麼會再去糾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呢?

也許還有人問,如果不需要執著美不美、信不信的問題,那道祖為什麼還要寫出這樣的語言來告訴人們該怎麼做呢?這其實又是走進了一個認知的迷區。

道祖是得道的聖人,但並不等於人人皆可以因良言一句就能立地飛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修行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我們需要一步步地認知到自己所有的優缺點,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慢慢修正言行上的不足。這個過程,不但非常緩慢,而且常有反復,以至於讓人們總是升起疑心、退心,甚至還常常被一時的欲望迷惑了本真,進而會出現對“美”的過度貪戀。正是因為我等凡夫有著這樣愚劣的本性,所以才需要道祖及諸天得道聖真一遍遍苦口婆心地教導。

那些當著眾人對你進行耳提面命的人,那些一語道破根底卻絲毫不給你留些餘地的人……學會如何面對他們,或許正是你必須要歷經的修行。

(道教之音)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5 01: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