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巧手化樸石 董炎山為石雕傳承技藝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9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巧手化樸石 董炎山為石雕傳承技藝

董炎山以汗水與鬼斧神工的技藝化頑石為藝術,是國內少數有文資身分的石雕藝師。


台南市傳統工藝石雕保存者董炎山,從廟宇踏上石雕工藝之路,把平面雕轉為立體浮雕與透雕而自成一格,透過創作投射對生命的態度,無論傳統廟宇石雕或單品石材創作都能掌握自如。不拘泥於傳統更樂於授藝。

董炎山師承泉州藝師黃志華,15歲開始學石雕,出師後負責家鄉東山碧軒寺龍柱細修工作,從擔任「晟手」(雕刻的二手師傅)一路晉升到首席「頭手」,27歲他自行創業,在施作佳里應元宮三川殿的石雕工程後聲名大噪,在七股篤加文衡殿、學甲大灣清濟宮、新營濟安宮等多座廟宇,都可欣賞到他不同時期的石雕作品。

石雕是台灣廟宇建築裝飾中重要的一部分,多表現在石獅、龍柱與壁堵。董炎山表示,石雕得先由頭手負責設計構圖與畫稿,再依所繪的圖切割掉不需要的部分,敲鑿出大致輪廓,接著打粗胚作造型,之後再由晟手細雕修飾。他說,許多藝術養分是從閱讀《故宮文物月刊》而來。

佳里應元宮三川殿中門身堵,空間布局層次分明,人物姿態表情豐富。


董炎山透過「剔地起突」、「內枝外葉」等構圖技法,以深淺浮雕與透雕打造出有層次景深、從正面與兩側觀看都是立體的作品,讓沉重的石材也能錯落有致,靈動富有生命力。35歲時他加入「台南無間雕塑會」,接觸到現代雕塑,並向雕塑家侯金水請教泥塑技法,之後又向西畫家董日福學習素描,令鑿刀下的人物更為寫實且比例精準,也逐漸朝向藝術創作。

返回東山開設工作室後,董炎山於自宅成立石雕藝術展示館,妻子陳月桂過去隨他在外施作,包辦師傅們的起居飲食,也將這份專長用於經營「董娘休閒民宿」,結合民宿與工藝,讓旅客在飽覽東山的田園風光之餘,也能沉浸於石雕藝術中。

面對中國市場的削價競爭,及機械電動雕刻取代手工刻鑿,台灣石雕工藝快速式微,憂心技藝失傳,2006年起董炎山於南關社大開班授課,至今不歇。董炎山表示,只要有人肯學,他就不藏私地教,希望透過多元的題材,讓石雕工藝能傳續。

(自由藝文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7 11: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