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27
- 最後登錄
- 2017-4-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1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津巴布韋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Zimbabwe,又譯為辛巴威),是一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津巴布韋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的賽西爾·羅茲(Cecil John Rhodes)。哈拉雷(Harare)是津巴布韋首都,原名索爾茲伯里(Salisbury)的該城,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地理
自然地理:39萬餘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是一個內陸國家。東鄰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與博茨瓦納、贊比亞相連。大部分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種地形。東部伊尼揚加尼山海拔2592米,為全國最高點。主要河流有讚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為同贊比亞和南非的界河。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地理上,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 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津巴布韋北邊的疆界,與贊比亞相鄰。津巴布韋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桑比克相鄰,西南為博茨瓦納,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
歷史
南部非洲的文明
津巴布韋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津巴布韋古城(也是津巴布韋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透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編輯] 歐洲殖民到國家獨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1888年,英國帝國主義者羅德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贊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
1953年時,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尼聯邦解散時,南羅德西亞境內握有大部分控制權、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為首的少數白人族群宣佈該國獨立為南羅德西亞國(並在1964年時改為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佈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津巴布韋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津巴布韋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津巴布韋羅德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德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ZAPU)獲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韋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編輯] 現況
雖然津巴布韋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獨裁者穆加比通過暴力將歐裔的土地沒收。20世紀末期,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0年開始,津巴布韋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係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白人擁有的土地的大部分。此舉造成境內白種農人的大量出走,經濟陷入混亂。
2002年時,獨裁者穆加比再次獲得連任。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臺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血腥鎮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劃。而英聯邦則在2002年時宣佈對津巴布韋停權一年處分,津巴布韋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津巴布韋官方公佈2007年7月份的通脹率高達7638%,而真實數字可能更高。由於失業率高達80%,大量人民為了生計被逼逃到鄰國。
2008年大選投票在平靜的氣氛中和平落幕,最大反對黨民主改革運動黨(MDC)在3月30日率先宣佈崔凡吉的得票率大幅領先,可望終結執政28年的穆加比政權。然而穆加比並不願意認輸,阻止選舉委員會公佈開票結果,還揚言反對黨宣佈勝選將視同政變處理。
...............................................................................
記的不知道多少年前...
我有一朋友在辛巴威做生意...
當時聽他說過..辛巴威當時經濟非常發達..
好像24威幣換一美金...怎麼會變到如此...
聽說好像它們總統..
把到辛巴威投資的外籍人士的資產全沒收
然後聯合國逞罰她們造成的因素吧?
有誰比較懂的...幫我解答一下吧...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