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8
- 最後登錄
- 2018-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7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58
- 相冊
- 0
- 日誌
- 10

狀態︰
離線
|
口是心非
你深情的承諾都隨著西風飄渺遠走
癡人夢話
我鐘情的倚托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
星火燎原
我熱情的眼眸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
晴天霹靂
你絕情的放手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
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
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
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
口是心非
你矯情的面容都烙印在心靈的角落
無話可說
我縱情的結果就像殘破光禿的山頭
渾然天成
我純情的悸動曾奔放最滾燙的節奏
不可收拾
你濫情的拋空所有晶瑩剔透的感受
※
剛剛看完,偷偷小哭一下,還好旁邊沒人。
有時我胡思亂想,張雨生這種怪物般的高音根本不屬於地球人,搞不好他只是為了回亞利安星球 (與康康同鄉),故意製造車禍假象來掩飾。~~~ 嗯 ~~~ 不好笑 ~~~
有一個聲音讓人想起張雨生--歌聲嘹喨的楊培安。他的出現讓我再度「猛烈」地想起張雨生。網路上很多相關討論都有種「排斥」的感覺,認為張雨生是獨一無二的、張雨生是不可取代的......
沒錯!張雨生固然無人能取代,相對的楊培安也無人能取代。看到對楊培安有敵意的聲音此起彼落,我不禁要說:「楊培安為張雨生做的事,遠比張雨生的任何一位歌迷都來的多。」這不僅僅是金錢上、心意上、甚至是能力的問題。
你能為張雨生舉辦任何形式的音樂會,但是誰能夠唱出張雨生的音調。曲高和寡,若今天張雨生在世,他一定會很興奮與楊培安 ㄍㄚˋ 高音,就像當年空中補給來台演唱,聽到張雨生的高音時一般的訝異與高興。
寶哥對華語音樂的貢獻,不僅是音樂上,他不遺餘力的提攜新人,張惠妹的例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還有動力火車也是。也許是因為他有一半的原住民血統,而他的音樂中偶爾也出現原住民豪放的曲調,創新又不退流行。
張雨生的搖滾風獨樹一格,不跟流行又怎會退流行呢!
※
[文�陳樂融(資深寫詞人)本文刊載於1997年大成報。此篇文章見報時,張雨生剛發行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
十年前,飛碟唱片還在辛亥路時代,一天中午在台大校園,聽到某間教室傳來吉他和歌唱聲,是政大吉他社跨校聯誼。我駐足,聆聽,第一次看到雨生,一個個頭很小的戴眼鏡男生。他接過我名片後告訴我,有不少製作人找他,但他還不想出唱片。
隔年三月,他得到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最佳主唱,我們畢竟在同一家公司聚首。參與了合輯【六個朋友】、【烈火青春】的企劃,幫他寫了包括《烈火青春》及第一、二張專輯標題曲《天天想你》、《想念我》等不少歌詞。
看著他衝上雲端,以台灣流行歌壇少有的男高音取得巨大成功,改變了平凡的學生生活;也看著他在退伍後抗拒再唱別人的歌,推出【帶我去月球】創作專輯後由「金童」變成「毒藥」。風格和票房的懸殊變化,考驗著每一個人,包括公司、聽眾、媒體和他自己。
我們應該尊重他青澀但霸氣十足的音樂新主張,還是嘲笑小孩玩大車,又是個不聽公司安排以致自毀長城的偶像?
我們應該繼續維持某種默契地,歌頌他自《我的未來不是夢》後建立的光明「形象」,還是擁抱並承認有必要重新認識,這個內在深沈的敏感「靈魂」?
我們敢不敢承認:人其實有很多面,而且人有脫去束縛,赤裸地接觸生命冰冷和甜蜜的權利,甚至義務?當然,也要付出代價?張雨生自我摸索的旅程一定很寂寞,但我猜測他從沒後悔過。
「雄視的直前過,狼狽的竄逃過,誠實的讚美過,虛偽的奉承過。不再問為什麼,不挑剔已擁有,除非你無知的說從前你沒活過。有過皆珍貴,生命堪玩味,是年輕的盡歡,是年老的體會。」
四年前他就寫過這樣的歌詞。雖然那張專輯拍宣傳照時,他依然被要求穿著線衫短褲,露出可愛笑容。但我知道那種分裂,不會很久了,他如果沒有出國唸電影、沒有考進歷史研究所,專注在音樂之路上的張雨生,必定要爆發出自己相信並願意傾力為之的能量與路線來。
而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張雨生。十年卻匆匆過去了。
《 本帖最後由 cage0214 於 2009-4-5 19:0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