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2-4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減重無瓶頸 
 
引用: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科學所碩士 宋威徹  
 
「辣椒減重」、「低胰島素減重」、「 5 分鐘立即瘦」、「瘦身貼布」或「瘦身凝膠」等各式各樣的減重招數,這股減重風潮讓許多追求健康瘦身的人趨之若騖。你怕發胖嗎?日本的知名歌手宇多田光用唐辛子即(辣椒素)保持苗條身材;華人女星王靜瑩也提供行之有年的「辣椒美人浴」,達到舒緩筋肉緊繃,減肥又美容一舉兩得的功效,可看出窈窕曲線是女人一生的夢想。  
 
但是真的能成功又健康減重下來的人又有幾位?減重成功後又有多少人能持續保持?為什摩減重這麼難?要如何克服減重的瓶頸,維持窈窕的身材呢?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減重的經驗,好幾次下定決心進行減重,減少食物的攝取,有時候體重還是減不下來?  
 
當減重開始進行時,量體重時都會很高興,因為體重計指針刻度會有明顯的變化,而可能在開始減肥後的三個月左右,當體重下降到某一種程度時,因節食的越厲害或越久,細胞代謝速率會變得越慢,能量消耗減少,身體內對食物的利用效率會提高,因此體重就不容易再下降了,這是人體正常的一種調節機制,又稱為減重停滯期,好發於減重進行一段時間,體重下降了幾公斤之後。  
 
此時期新陳代謝率已改變,即使每天只吃一點點,體重都降不下來,體內脂肪無法迅速有效的燃燒。此一時期減肥必須要有耐心提高新陳代謝速率,等到身體基礎代謝自動調整完成後,便會再有一次減重快速下降的刻度指數,所以遇到減重停滯期時,絕對不可以放棄,否則前功盡棄!  
 
■ 面對減重停擺的狀況,最好的辦法是調整飲食作息,並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作用,包括以下幾點:  
 
1. 減重期開始,即養成固定有效的運動如 : 散步、慢跑、跳舞、打球、健身操、  
爬樓梯、爬山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  
遵照運動三三三法則:  
( 1 )每個星期要有三次的運動  
( 2 )每次少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  
( 3 )心跳的速率至少要有 130 以上  
 
2. 熱量的攝取避免少於 1000-1200 大卡,避免在減重的時期,營養素的攝取不足,造成體內缺乏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影響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  
 
3. 三餐飲食分配:  
(一) 早餐一定要吃:早上起床是一天活動的開始,運用早晨新陳代謝速率最快的時候,補充豐富的營養是體內生化代謝不可或缺的。  
(二) 午餐應吃蔬菜水果:上班族常因為工作繁忙及外食的結果,常常遺忘了蔬菜水果的攝取,因蔬果中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在體內可以參與新陳代謝的作用。  
晚餐在下午八點後,應避免食物的進食:因睡眠的時間新陳代謝率會降低,防止多餘熱量在夜晚中堆積在身體內儲存成脂肪。  
 
4. 提高新陳代謝率是減肥的關鍵,搭配使用適當的營養保健商品,如唐辛子,綠茶素,維生素 B 群、雞精或是中國漢方素材的冬蟲夏草、人蔘、鹿茸等對於新陳代謝的促進也都很有幫助。  
 
此外,常見減重減不下來的原因有:  
 
1. 「天不從人願」,天生就有肥胖的遺傳:  
研究報告指出父母兩個人都是肥胖的孩子,子女有 70~80 ﹪的機會變成肥胖。所以生下來就胖,不一定是你的錯,因為肥胖是有可能遺傳的。  
 
2.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飢腸轆轆聲中英雄難過美人關:  
當一有飢餓感時,是最容易會前功盡棄的貪食或一次吃下大量的食物,高熱量、高油脂、高糖分的攝取或吃入更多的空熱量食物,當然容易發胖了。  
 
3. 「不知者無罪」,東方人的飲食:  
東方人的食物以米飯、麵食等澱粉類為主食,國人很多人減重的經驗是光吃水果就能瘦下來,但是孰不知水果也是含有糖分。當澱粉或糖類攝取過多時,經由體內生化反應變成油脂囤積在肚子裡,因此也會造成身體的局部肥胖。  
 
4.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無法提升新陳代謝:  
很多節食減肥困難的經驗,減重的前幾週減肥效果看得見,但到數週之後,卻不見成果。當減去了幾公斤,到了減重停滯期時,體內新陳代謝下降,體重持續了 1-3 週的起起浮浮,沒有穩定下降,於是人性中的決心、耐心與恆心,隨著心中好逸務勞的念頭便會聳恿你放棄,最後在不見成果及美食之誘惑下,失去信心而宣告放棄結束。  
 
■ 減重與新陳代謝的關係:  
 
當體重改變幾公斤後,身體的基礎代謝將會啟動身體調節機制,以應付身體維持最低的基本生理 活動如呼吸、血液循環、細胞新陳代謝及維持體溫等。正常體重的成年人,平均一個人維持一天基礎代謝率所需的熱量是 1200 ~ 1600 卡,若能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將可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熱量的消耗。  
 
■ 影響身體基礎代謝的因素有:  
 
1. 身體表面積  
基礎代謝率和身體表面積最有關係,體表面積越大的人 A 散熱越多。一般瘦高型的人相較於同年齡、同性別矮胖的人基礎代謝率會較高。  
 
2. 年齡  
人體隨著年齡的增加,基礎代謝率也會逐漸降低。如小孩的基礎代謝率高於成人。  
 
3. 性別  
女性的基礎代謝率較男性低,女性的脂肪相較於男性脂肪多,所以一般女性有較男性更容易肥胖的體質。  
 
4. 溫度  
體內溫度升高時,身體的化學反應就更快,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熱量的消耗。  
 
5. 節食  
營養不良的人新陳代謝率會較低,因為節食會減少食物的攝取,降  
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以應付身體處於挨餓狀態的熱量供應。  
 
6. 內分泌腺  
新陳代謝會受到腺體的調控,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或腎上腺素的分泌,好比催化劑,促進細胞代謝活動增加,加速身體基礎代謝率,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7. 運動  
從事肌肉運動,會加速新陳代謝;一般運動員由於肌肉的組織較多,基礎代謝率會比一般人多。 
 
8. 特殊生理狀況下  
懷孕時、生病發燒或癌症等疾病會造成基礎代謝率的提升。  
 
現代人的飲食多半太過豐富,以致越來越多人營養過剩身材走樣。如何正確選擇食物,並正確的配合減重方法非常的重要。當面對這種減重的停滯現象時,必須瞭解減重的停滯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再持續一至二週後,減重停滯期將會很快的度過。因此遇到減重瓶頸時千萬不要放棄,要持續的飲食控制、運動的配合和輔以合適且有品牌的減重營養輔助商品,再接再勵才能維持好身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