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30|回覆: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武大觀] M-2/M-3 布萊德雷(Bradely)裝步/騎兵戰鬥車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2-28 02:31: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M-2/M-3布來德雷系列裝步戰車/騎兵戰車

 



起源

從1960 年代起,僅能將步兵運送至戰場的裝甲運兵車(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APC)逐漸顯得不合時宜,先進國家遂開始嘗試將裝甲運兵車武裝化──不只是在車頂架上幾挺機槍,而是配置專業化的武裝砲塔與觀測/射控系統等,使得運兵車除了載運步兵外還要擔任火力支援,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驅逐戰車或步兵戰車,而這種新的概念就是裝甲步兵戰鬥車(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IFV)。全世界最早推出的裝步戰車是1960年代蘇聯陸軍的BMP-1,震撼了西方世界。隨後德、法、美等北約主要國家遂展開裝步戰車的研發,以取代從1956年起廣泛被西方國家採用、但是逐漸過時的美製M-113裝甲運兵車。不過在武器研發上一向處於世界水準的美國,在60年代提出的裝步戰車研發案卻不順遂,直到70年代捲土重來才告成功。

1972 年4月,美國陸軍推出新的裝步戰鬥車發展計畫,吸引許多美國廠商參與,而通過初選的則為克萊斯勒集團、FMC集團(後由聯合防衛集團購併)和太平洋汽車製造廠(Pacific Car and Foundry)三個廠。1972年11月,FMC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首先將研發、製造3輛原型車以及12輛測試用車。首輛型車XM-732於1975年夏天推出,編制三名車員(車長、砲手、駕駛),全車分為三段,前段是駕駛艙與引擎艙,中段為一座雙人砲塔(車長與砲手用),砲塔內配備一門25mm機砲與一挺7.62mm同軸機槍,後段則為步兵艙,可乘坐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步兵艙設有潛望鏡與六個射口(左、右、後各2個),供步兵射擊接近的目標(當時裝步戰車的設計者認為在彈片四射的戰場上,讓步兵困在車內戰鬥是最安全的)。XM-732就是M-2/M-3的前身。

美國陸軍在1976年夏天對XM-732進行了完整的測試。美國陸軍基本上對XM-723是滿意的,不過提出了一些需求與意見,最大的改變就是要求在砲塔上加裝一座雙聯裝拖式(TOW)反戰車飛彈發射器,其他武裝則不變更;XM-723的射口與裝甲防護能力被要求獲得保留,此外特別強調需有涉水能力,以及兼具人員運輸與偵察的功能。此計畫後來更名為戰鬥車輛系統(FVS),以修改後的XM-723為基礎發展XM-2裝步戰車與XM-3騎兵戰車 (Cavalry Fighting Vehicle,CFV)。騎兵戰車省略了載運步兵的功能,專門用於偵察與火力支援,因此M-3除了三名車員外,僅搭載兩名偵察兵,並取消步兵艙的射孔與潛望鏡,把省下的空間裝載更多25mm砲彈、機槍彈藥與TOW反戰車飛彈。到了1977年,美國陸軍又在FVS中增加一項通用支援火箭系統計畫,利用M-2/M-3的底盤搭載新研發的多管火箭發射器,這就是MLRS的由來。

1978年,首批兩輛XM-2原型車移交美國陸軍,隔年正式開始量產。至此美國陸軍終於有了新型的裝步戰車,但是先前的耽擱已經讓德國貂鼠(Marder)、法國AMX-10等裝步戰車捷足先登了。另一方面,由於M-2/M-3推出較晚,故能充分參考較早出道的裝步戰車的經驗與缺失,造就了優異的性能。1980年,美國陸軍正式將M-2/M-3冠上二次大戰美國陸軍名將歐馬.布來德雷(Adm. Omar Bradely)之名,1981年正式量產,取代美國陸軍大部分的M-113。

第一代M-2/M-3

M-2/M-3的外觀與構型都極為相似,與XM-732的主要差別在於砲塔上加裝一具雙聯裝可折收式TOW反戰車飛彈發射器,此外搭載的步兵減至六名。M-2/M-3的外觀複雜,稜角甚多,車體使用全焊接的裝甲,並擁有多種不同的裝甲板,其中多為鋁合金裝甲。車體側面與尾部則使用能阻止成形裝藥彈頭噴流的中空裝甲;此外,車底設有強化裝甲來抵禦地雷,車身兩側設有側裙以保護懸吊系統。M-2/M-3擁有完善的滅火裝置,車內總共有五個海龍滅火系統,引擎艙中設有一具3.2kg滅火器,步兵艙設有兩具2.3kg自動滅火器和兩具1.2kg手提滅火器。M-2/M-3的車頭左側為駕駛艙,駕駛艙頂部觀測窗設有四具潛望鏡,其中一具面向前方,三具朝向左方,中央的潛望鏡可加裝一具AN/VVS-2星光夜視器。車頭右側為引擎室,裝有一具康明斯(Cummins)VTA-903柴油機,搭配GD的HMDT-500自動變速箱,可輸出500匹馬力,推重比達22,無論是最大速度、加速度、越野能力或續航力都跟得上M-1主力戰車。懸吊系統方面,M-2/M-3採用傳統的扭力桿,承載輪共六對,其中第1、2、3、6對承載輪設有避震器。從1991年起,M-2/M-3換裝擁有更大橡膠塊的履帶,其壽命更為增加。M-2/M-3可在車身兩側加裝浮游板(耗時30分鐘),然後利用履帶轉動的方式讓車在水中浮游前進(類似水車的原理)。M-2的車尾步兵艙能容納六名士兵,擁有六個射口,步兵的進出則透過向下開啟的車尾大型跳板艙門。

M-2/M-3的雙人砲塔採用焊接鋁質鋼裝甲,車長、砲手乘坐其中。砲塔內配備一門波音/ATK的M-242鍊蛇(Bushmaster)25mm 81倍徑單管鍊砲(Chain gun)、一挺M-240C 7.62mm同軸機槍與一具伸縮式雙聯裝TOW反戰車飛彈發射器。M-242乃由AH-64直昇機上的M-203機砲衍生而來,採用電力操作射擊,免除氣體操作機砲因氣體作用而可能發生的卡彈、不上彈等故障,也沒有拋射藥廢氣灌入砲塔的問題;此外,M-242採用彈鍵補彈,但是以同一組驅動機構拉動彈鍵,而且所有活動組件都組合在一起,動作精確可靠性佳,如遇不發彈也不影響下一發的上膛。此砲有單發、100發/分、200發/分可供選擇,必要時更換五個零件就能將最大射速提升至475發/分,有效射程在2,000m以上。由於此砲彈著精確,第一代的M-2/M-3便省略了彈道計算機與測距儀,以單發模式射擊脫殼穿甲彈即能測具,通常砲手在第三發就可測出距離並於第四發命中目標。當M-242機砲與M-240機槍射擊完一發時,此空彈殼便自動拋出車外。M-242 能使用的彈種為美軍制式的M-790系列,包括M791托殼穿甲曳光彈(APDS-T,砲口初速1,345m/s,能貫穿1,300m外傾斜60度、厚 25mm的RHA鋼板)、M-792高爆曳光彈(HEI-T/SD,砲口初速1,100m/s,其接觸式引信具有半延時信管功能以增加穿透物體的能力,或對堅硬地面射擊產生跳彈空炸效果,對周遭人員或軟性目標有很大的殺傷力)、M-793訓練曳光彈與M-919翼穩脫殼穿甲彈曳光彈(APFSDS-T)。

M-2/M-3另一項重要武器──雙聯裝BGM-71拖式(TOW)線導反戰車飛彈發射器位於砲塔頂部左側,此發射器平時折收於砲塔旁,射擊時由機械舉升並連帶打開發射口前的防護蓋。此一發射器能在-20度至+30度之間做俯仰運動,水平方位則憑藉砲塔的轉動。除了發射器內的兩枚外,M-2車體內能儲存五枚 TOW反戰車飛彈,M-3由於不搭載步兵,備彈量遂達10枚之多。TOW反戰車飛彈的射程達3,750m,可穿透500mm厚的裝甲。

射控方面,M-2/M-3砲塔頂部右側設有一具M-36車長用全週界潛望鏡,左側則設有雷松(Raytheon)研發的雙眼式砲手整合瞄準儀 (Integrated Sight Unit,ISU),此一整合式瞄準儀中包含一具熱影像儀,具有四倍與12倍兩種放大被率可選擇,使得M-2/M-3擁有極佳的夜戰能力;除了砲手外,車長也獲得砲手瞄準儀的影像。機砲/機槍的砲座設有一個雙軸砲身穩定裝置,可偵測砲身與車體的傾角變化,進而利用電子訊號驅動砲塔控制伺服組件來保持砲身穩定,並和砲手整合瞄準裝置連動,故具有行進間射擊的能力。

此外,砲塔正面下方設有兩具四聯裝M-257煙幕彈發射器,而改良後的M-2/M-3還增加一套由引擎操作的煙霧產生系統,此乃將燃油噴入排氣管來製造白煙。總而言之,M-2能在方圓3,750m內殺傷各型戰車、裝甲車與步兵,戰力非常全面。

戰略部署方面,C-141、C-5、C-17等美軍噴射運輸機都能載運M-2/M-3,其中美國最大的C-5一次能載運兩輛M-2/M-3。而在機體較小的舊式C-141中,M-2/M-3必須先拆除熱影像儀與側裙,並利用鋼纜將懸吊系統提起以降低車高。

第一代M-2/M-3的生產作業從1980年持續至1986年(1980年為先期小量生產),共生產了2,300輛供美軍使用。

M-2/M-3 A1

1985 年,美軍推出M-2/M-3的第一種改良型──M-2/M-3 A1。M-2/M-3 A1最大的改進是能發射TOW-II反戰車飛彈,此飛彈具有縱列式彈頭;除了TOW之外,M-2/M-3 A1也能發射龍式反戰車飛彈。此外,車內加裝M-13A1各人式核生化防護系統──由於讓步兵進出時車尾底板必須打開,重新裝填拖式飛彈時砲塔頂也需打開,故全車加壓式系統並不可行。其他的改良包括在車尾上方的艙門蓋加裝四片潛望鏡、滅火系統與油路等管線都經過改良、砲塔後方置物架容積增大、原先的單一水箱增為兩個容積各與原來相同的水箱、能加裝AN/TAS-5夜視系統等等。M-2/M-3 A1的生產從1986至1988年,共生產1,371輛。

M-2/M-3 A2;與M-2/M-3 ODS型

M-2A2的改良重點是防護能力,包括在車體四周加裝大量的高爆反應裝甲。

1984 年,美國陸軍認為M-2/M-3系列的防護能力不足,於是在1986年針對此車系進行名為「高存活力計畫」的改良作業,將M-2/M-3升級為A2規格。M-2/M-3 A2的改良幅度相當大,以防護能力為主,裝甲強化甚多,使得外型與先前的M-2/M-3有了較大的不同。首先,車身基本裝甲大幅強化,使其能抵禦30mm機砲的射擊,此外能在車體與砲塔外加掛總共105塊的GD製高爆反應裝甲(ERA)來補強防護,能抵擋RPG等單兵反戰車武器的攻及;另外,車內彈藥儲存艙也經過改良以增加安全性。由於裝甲大幅強化,M-2/M-3A2的車重增至30ton,為了維持機動性能,遂換裝一具改良型的VTA-903柴油機,馬力增至 600匹,此外避震器與傳動軸也經過改良。美國陸軍計畫為全部的M-2/M-3換裝此種新引擎。此外,步兵艙的射口已被經驗證實接戰效率低落,但又破壞車體完整性而降低防護能力,所以M-2/M-3 A2將其取消。另外,換裝新設計的浮游板。至1994年,美國總共生產了6,724輛M-2/M-3裝備美國陸軍(其中4,641輛是M-2,2,083輛為M- 3),包括2,300輛第一代M-2/M-3、1,371輛M-2/M-3 A1以及3,053輛M-2/M-3 A2。到1996年,所有的第一代M-2/M-3以及M-2/M-3 A1都計畫被升級為A2規格,其中1,423輛M-2/M-3 A2還被升級為「沙漠風暴構型」(Operation Desert Storm,ODS)。ODS自然就是針對1991年沙漠風暴作戰需求而進行的升級,要項包括在M-2/M-3 A2車長艙蓋斜後方加裝一具採用第二代FLIR技術、可以360度旋轉的新型車長獨立熱影像儀(Commander's Independent Thermal Viewer,CITV),成為外觀上與原先最大的不同,此外加裝對人類眼睛無害的護眼雷射測距儀、全球定位系統(GPS)/數位羅盤、簡易敵我識別器(IFF)、飛彈警告器等,並增加駕駛艙視野與車內儲物空間。

在1991年沙漠風暴作戰期間,共有九具休斯公司新開發的AN/VAS-3駕駛用熱影像儀(DTV)被送至美軍第24機械化步兵師,裝備於M-2/M-3上進行驗證,實戰中證明其效果極佳,能在視線不良、充滿煙硝沙塵的環境中提供24小時全天候戰力,在夜間駕駛時能有效發現過度暴露的地雷、未爆彈、路障、壕溝以及埋伏的敵軍士兵,此外也能提供額外的搜敵能力。

M-2/M-3 A3以及其他改良計畫


 
經過大幅改良的M-2A3,砲塔右側的車長獨立紅外線熱影像儀是其外觀上

與M-2/M-3 A2最大不同之處。注意其全車佈滿強化裝甲板以及反應裝甲加掛硬點。

波灣戰爭結束後,美軍進一步提升M-2/M-3A2的性能以符合21世紀的需求。1995年起,已將FMC購併的聯合防衛LP開始以M-2/M-3 A2 ODS為基礎,發展出更先進的M-2/M-3 A3。M-2/M-3 A3的外觀與M-2/M-3 A2 ODS極為類似,除了保留M-2/M-3 A2 ODS包括車長用熱影像儀等新裝備之外,另有幅度相當大的改良,以射控、指管通情等電子系統為重點。改良要項包括:

1. 換裝新的指揮管制軟體、導航軟體、數位通訊系統、GPS衛星定位接收器、戰鬥識別系統等,全面強化C4I與導航能力。此外,加裝與M-1A2類似的 1553B資料匯流排與相關的處理器、記憶體,將車上觀測、射控、管制、通訊、導航等系統整合在一起,使得車長與其他乘員能掌握車況與周遭戰術狀況,並透過車間資訊系統與同樣配備1553B資料匯流排的M-1A2主力戰車緊密地協同作戰。此系統設有多具多功能顯示器供車長、駕駛員與步兵班長瞭解狀況。此外,M-2/M-3 A2ODS以及A3也逐步加裝旅級戰鬥指揮系統(Battle Command for Brigade and Below,FBCB2)軟體,是美國陸軍21(Army XXI)計畫的車輛裝備之一,每輛擁有此系統的車輛都是資訊網路中的一個節點,每個節點定時將車輛位置自動上傳至網路,同時自動下載資訊網路上的各種戰場資訊,例如友軍位置、戰場態勢、威脅狀況等,讓配備FBCB2的車輛的車長都能即時掌握最新戰場情況。

2. 射控方面,M-2/M-3 A3加裝了改良型布來德雷目標獲得系統(Improved Bradley Acquisition System,IBAS)與車長獨立熱影像瞄準儀(CITV),於1994年起交由德州儀器公司發展。IBAS與CITV的熱影像儀均採用480X4紅外線焦平面掃描陣列技術,屬於第二代FLIR。除FLIR外,IBAS另整合有日間TV攝影機、護眼雷射測距儀、光學直接瞄準儀與雙軸穩定儀等,並具有雙目標自動追蹤能力。為了配合新增的車長獨立熱影像儀,M-2/M-3 A3亦強化了相關的設備,包括提升砲手整合式瞄準裝置、新的彈道計算機、自動瞄準裝置等,全面提升多目標接戰能力。

3.駕駛方面,配備VVS-2駕駛用夜視系統與數位羅盤,提升導航與夜間駕駛能力;此外,改善駕駛兵的視野,駕駛席也能配備AN/VAS-3或更新一代AN/VAS-5駕駛用熱影像儀。VAS-5名為駕駛影像強化系統(Driver's Vision Enhancer,DVE),由DRS Technologies開發,採用320X240非冷凝鐵電子掃描陣列(Uncooled Ferroelectric Scanning Array)技術,於2005年起開始裝備於M-2/M-3車系上。

4.新增數位式訓練裝置以及內建自我檢測系統,大幅降低後勤維修負荷與訓練成本。

5.防護方面,強化車頂裝甲以抵抗日漸盛行的攻頂反裝甲武器。

6.步兵搭載量增為七名,此外步兵艙加裝個人空調面罩,使車載步兵能在嚴峻的氣候環境下作戰。

7.換裝全新的充氣式浮游系統,安裝於車頭與車身兩側,整個作業可在15分鐘內完成。與原先相較,此種新浮游裝置不僅大幅減少準備時間、提高車輛的浮航速度,更能讓M-2/M-3 A3在浮游時穩定地發射各種武器。為了防止浮游時遭攻擊受損,整個氣墊採用類似水密隔艙的分段設計,少數幾個破洞只會使該段氣墊漏氣而不會讓整個氣墊漏光。

整體而言,M-2/M-3 A3的科技與性能已經非常現代化,戰力較原先大幅提昇,特別是資訊與情報的傳遞能力。首批少量生產的M-2/M-3 A3於1998年移交美國陸軍,而美國陸軍計畫在往後8至10年內將1,602輛M-2/M-3A2升級為M-2/M-3 A3,聯合防衛並在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生產78輛全新的M-2/M-3 A3。

除了M-2/M-3 A3之外,布來德雷主要還有兩個改良計畫:第一是為布來德雷換裝新的TOW飛彈射控系統與相關軟硬體,讓M-2/M-3的砲手能在更遠的距離發現目標,並以自動追蹤系統接戰來提高命中率;第二項改良則是換裝波音/ATK公司的(B鍊蛇三型ushmaster-III)35/50mm 50倍徑雙口徑鍊砲系統(Chain Gun Weapon System)。此類近年來日漸流行的雙口徑機砲系統(正式名稱為「可換模組擴增口徑」)的原理,在於兩種不同口徑彈藥採用相同的拋射藥莢(也就是彈殼),差別僅在於彈頭直徑,而砲膛、閉鎖與射擊循環機構在設計時以承受較大口徑彈藥的應力為準;由於拋射藥莢直徑相同,所以兩種彈藥所需的儲存空間是相同的。平時 Bushmaster-3使用35mm機砲,在更換砲管等少量組件後便升級為50mm機砲,威力增加且彈藥攜行量不會減少。此計畫在1997年由波音執行,將Bushmaster-3機砲整合於布來德雷上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可靠性與彈著分佈均佳。


布萊德雷的衍生型

就跟M-113一樣,M-2/M-3布來德雷的基本設計也被用在其他用途上,以下為布萊德雷幾種主要的衍生型:

1. M-270多管火箭系統(MLRS):

 
 

此系統以M-993底盤搭配12聯裝M-269模組化多管火箭發射器,而M-993就是經過大幅修改的布來德雷底盤,外觀上與原布來德雷差異甚大。美國陸軍共擁有800輛以上的MLRS,1991年波灣戰爭時參戰的有230輛,他們是美國陸軍重要的砲兵裝備。由於另有專文介紹,故在此不予贅述。

2. M-6布萊德雷線衛防空飛彈車(Bradley-Linebacker):

 
M-6防空飛彈車將原本M-2A2的TOW飛彈發射器換成四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1995 年由波音防衛太空集團取得合約,以M-2A2為基礎進行研發,首輛原型車在1996年出廠。首批量產型M-6於1997年運交美軍,至2003年共生產 200輛左右。基本上M-6就是將M-2A2的拖式飛彈發射器換裝為一具四聯裝可折收式刺針飛彈發射器,並將原先存放TOW飛彈的空間改為儲存刺針飛彈,其餘武裝則保持不變。基本上M-6的防空飛彈系統與以悍馬車為底盤的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相同,但是以布來德雷為基礎開發的M-6擁有更強的火力、防護力與越野能力。所謂Linebacker就是美式足球中的防守線衛,必須有健壯的身體抵擋對手前進,此外必須有靈活的伸手,以此來形容M-6的地位可說是十分貼切。

3.M-7布來德雷砲兵觀測車(FIST):

[img] [/img]

1990 年代末期由聯合防衛研發生產,用來取代舊有的M-981砲兵觀測車。M-981是在M-113裝甲運兵車上加裝野戰砲兵目標觀測裝置(包含AN/TVQ- 2雷射測距儀、AN/TAS-4B夜視系統等),而這套觀測系統的機械升降裝置乃是改裝自M-113拖式飛彈車的拖式飛彈發射架。M-981除了繼承M- 113防護力、機動力與自衛火力不足的缺點外,由於觀測裝置的機械升降方式不理想,導致陣地轉換時間過長。因此美國陸軍要求聯合防衛以M-2A2為基礎研發新的FIST,這就是M-7的由來。M-7的動力、武裝、裝甲都與M-2A2相同,此外擁有M-2A2 ODS的雷射測距儀。M-7與M-2/M-3在外觀上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前者將拖式飛彈發射器換裝為可伸縮的砲兵目標觀測裝置,而這套裝置就是由M-981上移植而來。

此外,車上加裝環形雷射陀螺儀(RLG),在標定10km外目標時圓週誤差半徑(CEP)僅約80m。M-7其他新增的設備包括與砲兵指揮官/砲兵陣地聯絡的通訊系統、戰術資料系統、新的任務處理單元以及相關的觀測/瞄準裝置。M-7上除了原有的車長、砲手、駕駛外,還搭載另一名操作人員。由於M -7的外觀與M-2/M-3非常類似,能減少敵方反擊砲火的攻擊,使己方砲兵能持續投射火力。聯合防衛在1999年交付首批少量生產的22輛M-7,未來將以 M-2A2 ODS的車體規格生產300輛,另為也可能以M-2A3的規格生產200輛。未來M-7將取代美國陸軍野戰砲兵單位中所有的M-981。

除此之外,布來德雷其他的衍生型還包括野戰救護車等。另外,美國陸軍還曾修改267輛M-2(其中大部分是A2車型),將車內TOW飛彈儲存量減至3枚,此一空間則用來儲放6枚刺針飛彈。步兵艙內搭載兩名射手,攜帶刺針肩射飛彈發射器到車外接戰。此一衍生型主要是用於取代M-163防空砲車(M-113的車體加裝一座M-61 20mm火神砲砲塔),讓M-2不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野戰防空能力,同時仍保有運兵能力,成本則比專業的M-6便宜得多。

實戰經驗

M- 2/M-3在1991年波灣戰爭中首度披掛上陣,當時美軍總共部署了2,200輛M-2/M-3,除了前述將部分M-2/M-3 A2改良成ODS規格外,美軍還在戰地直接改善M-2/M-3引擎在沙塵中的運作能力。在為期僅100小時的地面戰中,布萊德雷表現優異,除了載運步兵跟上主力戰車外,更利用本身旺盛的火力痛宰了伊軍各型裝甲車輛,絲毫不讓M-1A1、挑戰者-1等英美主力戰車專美於前。美軍證明M-2/M-3的熱影像儀性能極佳,即便在沙暴中也有不錯的視野;此外,車上的TOW反戰車飛彈與25mm機砲能擊毀大部分的伊軍裝甲車輛。M-2/M-3在戰鬥中擁有90%的驚人妥善率,實戰中可靠度極高,沒有一輛M-2/M-3因為機械故障而無法運作。M-2/M-3的戰損並不高,主要是在1991年1月26日美軍第七軍團與伊軍三個精銳共和衛隊的裝甲大決戰中,因敵軍攻擊和友軍誤擊損失12輛,但是共和衛隊則損失極其慘重,光輝師遭全殲,麥地那師與漢摩拉比師也被擊潰。整場地面戰中,有五輛M-2/M-3遭友軍誤擊摧毀。2003年英美聯軍再度揮軍伊拉克,此時伊拉克以不復十年前中東頭號軍事強國的實力,加上伊拉克民心士氣渙散,並且早就對海珊高壓政權不滿,因此這回戰況更加一面倒。因此,在這次戰爭中,M-2/M-3並無太多值得一書的豐功偉業;不過在巴格達的巷戰中,M-2/M-3倒是非常管用,成為美軍步兵有力的火力支援,多次擊退伊軍的攻擊。除了兩次波灣戰爭外,M-2/M-3系列還在1990年代進入南斯拉夫,為穩定當地動亂局面盡一份心力。

結語

與M -113一樣,布萊德雷性能可靠,改良彈性大,成為美國陸軍實力的另一象徵。不過布萊德雷的火力、機動力與防護能力與多功能性都非M-113可比(當然造價也不可同日而語),提供美國步兵更為強大而全面的奧援,此外也利用其基本設計衍生出眾多衍生型,實為美軍在戰場上的良伴。總而言之,布來德雷裝甲雄厚、火力旺盛,稱之為當代最佳與最經典的裝步戰車堪稱實至名歸。不過與M-113廣為西方國家採用的情形不同,布萊德雷只有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這兩個使用國,原因很簡單,就是價格的問題。(喜歡嗎?爸拔買不起!!)沙烏地阿拉伯在1990年代採購了400輛M-2/M-3,此外在同時期也採購了465輛M-1A2。

不過就跟M-1主力戰車一樣,M-2/M-3由於體積、重量較大,在戰略部署上也顯得非常遲鈍,例如美國空軍最大的C-5戰略運輸機一次只能載運兩輛M-2/M-3,如要大規模部署的話非得坐船不可,結果就是美國陸軍裝甲武力雖然所向無敵,花了三天多就把伊軍逐出伊拉克,但是事先的集結準備花了五個月!此外,只有C-5、C-141、C-17等戰略運輸機才能承載M-2/M-3,至於C-130這類體積較小的戰術運輸機就甭想了,故M-2/M-3也不可能以短程運輸機進行快速戰術部署。因此,美國陸軍正在以食人魚-3輪型裝甲車為基礎發展一系列衍生型,計畫在21世紀初期組建一支能在數天內空運抵達戰區的強力快速反應部隊。但這不意味著M-1、M-2/M-3之類的履帶車輛將被輪型車輛完全淘汰,因為輪型裝甲車為了要快速空運部署而減輕重量,被迫犧牲裝甲防護與火力,所以不一定能擺平所有的場面。(聽起來像是去當炮灰?敢死隊??)因此,即便是食人魚-3裝甲車完成,未來數十年內M-2/M-3仍將是美國陸軍的主力車種,而未來美國陸軍快速反應部隊除了先遣的快速部隊外,後續部隊仍編制大量M-1與M-2/M-3之類的主力戰車與重型裝步戰車;當然,對等於布萊德雷的全新後繼車種在未來也一定會出現


M-2/M-3防護能力示意圖
 

發射TOW飛彈一景
 
 


步兵下車一景
 

M242機砲射擊一景
 

M-2/M-3乘員配置
 


其他圖片
M113
 


 
 
 
 
 
 

《 本帖最後由 georgebogo 於 2009-3-4 17:11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2-28 16:03:24 |只看該作者

真是考靠的武器阿

在戰場上    沒有比可靠的武器和戰友更能讓人安心了
尤其還擁有反裝甲火力     步兵的好伙伴阿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9-2-28 23:58:02 |只看該作者
這根本是M113的火力裝甲頂級版
看到人家的M-2/M-3布來德雷系列裝步戰車/騎兵戰車
再回頭看看我國還在使用的骨董M113(我當兵時的愛車)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車比車,車得扔~都要進戰爭博物館才看得到的M113還在要求妥善率
我哩幹.....甚麼嘛?

能天使(四級)

訪問禁止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9-3-1 00:10:15 |只看該作者
台灣有這台該有多好阿~

我在玩遊戲超喜歡用這台~速度快火力大~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9-3-1 15:09:02 |只看該作者
這輛步兵戰車真的是超經典的 沒有任何國家比的上了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9-3-2 03:13:0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akishi77 於 2009-3-1 00:10 發表
台灣有這台該有多好阿~

我在玩遊戲超喜歡用這台~速度快火力大~


可惜台灣養不起
不要說台灣了,全世界只有美國和石油大王沙國才買的下手咧
只能說有錢真好阿

Rank: 4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09-11-1 04:14:23 |只看該作者
這應該算是多功能的裝甲運兵車吧?還有能發射飛彈的能力,大大增加攻擊性與殺傷力,果然跟一般以大砲為主要武器的坦克車不同!能跟這種車一起作戰,應該也能減低自己部隊士兵的傷亡吧!
吃太少不飽,吃太飽不好,吃太好‧‧‧小心膽固醇吧!
哇咧臉消偎~

Rank: 10Rank: 10Rank: 10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09-11-1 16:38:4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eorgebogo 於 2009-3-2 03:13 發表


可惜台灣養不起
不要說台灣了,全世界只有美國和石油大王沙國才買的下手咧
只能說有錢真好阿


同級產品全世界多的是~ 俄羅斯BMP系列 英國戰士系列 德國貂鼠系列 跟最新全世界最貴的的puma系列   算了很多懶得打
另外更正一點 沙國買的是 裝上M2砲塔的英國戰士戰鬥車
這些東西沒有養不起的問題~
陸軍裝備是最便宜的 只有適用性的問題

力天使(五級)

鰻魚丼沒鰻魚那就+條鰻魚 ... ...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09-11-2 03:19:07 |只看該作者
買的到也要後勤補給跟的上阿..

買到車 = = 買沒零件~有O用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6 01:3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