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2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加分活動)燈籠彩繪(31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5-10 17:24: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燈籠的由來

    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裡,處處都有燈籠。
    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
  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
  ,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
  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
  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今天迎
  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
    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
  安,乃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
  」,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於秦淮河上燃
  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
  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
    民國後,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 
  ,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燈籠的材料,有
  的由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
  也大不相同。
    ”傳統中寺廟是以黃色為主,個人則以白底為主,如今全亂了,
  燈籠的大小、顏色全以個人喜好變化,無所謂一定的象徵意義啦”。



二、燈籠的意義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
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
光明,稱為「開燈」。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
「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
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三、燈籠的作法:

    燈籠依其形狀,目前分為泉州式和福州式兩種。其中以泉州式為
  中國燈籠的代表。

  1.泉州式燈籠
 
    一般編織反州式燈龐都以質地堅韌,有彈性的桂竹及麻籬二種為
    主要材料。

    製作過程為:
    (一) 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加熱的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
                   乾,但不得過份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曝曬。
    (二) 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 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四) 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 燈架中間,紮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六) 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
                  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
                       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
                       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裡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
         刷子必須是乾淨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髒亂。同
                       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 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八) 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
                  女等。
    (九) 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
                   後,再上一層桐油,然後待桐油陰乾,燈籠就大功告成。
 

  2.福州式燈籠-又稱為傘燈
 

材料:
   
桂竹:是臺灣種植最普遍的一種竹子。質感堅硬有彈性,適合作釣竿、掃帚等器具。  
竹篾:將桂竹劈成竹條,稱為「竹篾」。在竹篾上下兩端打洞,並用鐵絲穿起來。  
竹頭:在桂竹的竹節上,刻出凹槽,用粗鐵絲固定,成為竹燈籠的頭部和底部。  

作法:
1.將穿好鐵絲的竹篾,安裝在竹頭臺座上。  
2.一根竹篾安裝在一格凹槽上,最後再用鐵絲綁竹頭,成為竹架。  
3.頂住地面,將竹架慢慢往下撐開,直到變成筒型為止。  
4.用手壓折竹篾,調整燈籠的形狀、彎度和竹篾間的距離。  
5.在燈籠上端綁上棉線,以固定竹篾。  
6.在竹篾上鋪白色紗布,用漿糊固定。 
7.等紗布乾了,再塗上洋菜膠。  
8.陰乾後,筒型傘燈就成型了。  
9.接著描圖、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紅色,圖則是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等吉祥畫。  
10.最後在竹頭上安裝底座,修飾一下,就完成了。 

 







種類:

筒形燈
字姓燈:燈的一面是姓氏,另一面是祖先曾經擔任過的官名。如姓「謝」是太子少保,姓「鄭」是延平邵王等。
 
吉祥燈:燈的一面是姓氏或神的名字,另一面是八仙(呂洞賓、何仙姑等)、福祿壽三星等吉祥圖案。
 

圓形燈
一般型:和字型燈、吉祥燈一樣,一面是姓氏、神的名字或吉祥話,另一面是吉祥圖案。
 
官燈:燈上所繪的字和圖,與一般燈相同,不過底是黑色,字是金色。到皇帝御賜,才能懸掛這種燈籠。
 

四、 生活中的燈籠DIY:

    材料工具:一般在文具禮品店都可以買到的包裝紙半張(約40cm
    *53cm ) 、色紙板、鐵線、尺、筆、粘膠、縐紋紙。40cm*48cm(尺寸
    大小)。

     製作過程:
    1.包裝紙半張,在背面用尺筆畫好如圖(一)的線條。
    2. 按照畫線摺紙,先摺橫向直條,一反一正的反覆摺,之後再摺
      斜線。如圖(二)
    3.前後兩端以粘膠粘合2公分處。
    4.色紙板切割兩塊如圖(三) 尺寸。
    5.穿上提燈的鐵線,安置蠟燭的鐵釘、以縐紋紙作的裝飾也裝置
      好,即成。
     

  「燈藝」是指傳統的民俗燈籠,燈籠在過去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了夜間照明的基本功用之外,婚喪喜慶及店家的廣告,都是不可或缺的裝飾品。民俗燈籠的照明功能,本身即有光明的象徵意義,過去沒有電燈的夜間裡,燈籠的亮光成為最佳的照明與指引,為人驅逐黑暗的恐懼感,因而又具有驅魔降福的象徵性。傳統民俗燈籠的製作,是集民間傳統工藝的大成,結合了竹編、糊紙、書畫和彩繪等技藝。製作的程序,分別是削製竹骨、安置上下臺座、串接鐵骨、裱糊紗布、彩繪圖案等步驟。民俗燈籠多為圓筒狀,造型較為單純,但現代花燈的造型趨向千變萬化,所以在骨架與裱糊的材料使用,也就越多樣化。

  民俗燈籠的製造地區,以新竹、鹿港、北港和臺北萬華為主。新竹市著名的雨傘燈籠,是一種可以收放的燈籠,過去的燈籠老藝師,有張心匏與周錦俊的燈籠製作,張心匏生前曾獲頒教育部薪傳獎。目前當地的雨傘燈,是以謝家燈籠在當地最為著名,是獲教育部薪傳獎的謝水木,為這項技藝的傳承者。鹿港地區的民俗燈籠,與當地的傳統工藝互相輝映,作品聞名於中南部的寺廟,目前以吳敦厚、張阿梅的燈籠最為出色,吳敦厚本人亦曾獲頒教育部薪傳獎。臺北萬華龍山寺附近,是北部傳統民俗工藝的發祥地,民俗燈籠業者曾經在此盛行一時,目前已遷居板橋的吳其峰,曾在萬華從業數十年,現在仍擔任龍山寺每年的普渡花燈製作。









=============================================================

燈籠的用途非常多種,各種節慶、場合有不同用法,不可混用。由於社會環境改變,科技的發達,

許多人開始使用大量印刷製造的燈籠,使得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受困,年老的師傅逐漸凋零,

傳統技藝面臨後無傳人的困境。傳統藝術是無價之寶,手工做出來的燈籠不僅細緻特別,

而且相當耐用,是量產燈籠無法取代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創新,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一個藝術家如果沒有好的創作和新的嘗試,一下子就會被淡忘而歸零,成為平凡人。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瘋狂小龜 + 10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6-2 18:42:31 |只看該作者
現代的照明方法有很多種類,但仍然不能全部取代了燈籠地位,只因燈籠除了照明之外,還有藝術的觀賞價值,更懷有歷吏的價值.
影片中,看到小朋友們,很有興趣地替燈籠添上色彩和圖案,這些活動,能夠推動團結性,學習藝術之初模,實在要多加推廣.
圖片也有介紹燈籠的製作,一步一步的展示方法,實在令人叫好.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0 00:4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