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4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頭旗亦有人稱為"大北旗"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多種造型,是代表主神的旗幟,有時兼掃路驅邪的作用。頭旗必定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引導隊伍的行進路線;台灣俗語有:「不識路又要夯頭旗」,意謂一個人不認識路又要當領隊,導致大家走錯路,引申為本身能力不足卻擔任領導者,以致誤導大眾之意。 
 
頭旗由於是代表主神旗幟,因此在豎旗、駐駕時都必須豎立在廟宇左邊龍柱,即所謂龍邊、大邊,且旗面祇能朝外不可朝內。 ... 頭旗是進香隊伍白天的引導,頭燈則是夜間的領航,故有「晝旗夜燈」之說。 
 
大甲媽祖進香隊伍的頭旗是黃色方旗,頭旗頂端鑲葫蘆頭,代表鎮瀾宮主神天上聖母,葫蘆則象徵「福祿」,旗上繡有「大甲天上聖母」、「頭旗」、「遶境進香」等字,是整個進香隊伍的前導。頭旗由於是代表主神旗幟,因此在豎旗、駐駕時都必須豎立在廟宇左邊龍柱,即所謂龍邊、大邊,且旗面祇能朝外不可朝內。 
 
頭旗、頭燈、三仙旗是香陣的前鋒隊,在大甲媽祖進香陣頭中屬於同一班,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引導、帶隊並通知信眾進香隊伍將至。 
 
在行進途中,如遇到迎駕隊伍需相互拜禮,入廟前頭旗需先行禮,以示尊敬,其拜禮方式為向前涉一拜,向左右各一拜,再帶頭燈與三仙旗連續行三拜禮。如果遇到廟宇或前來迎接的陣頭晉見,由頭旗負責引導到神轎前行禮、或代表主神接禮,且為不使隊伍因之失序,身為副手的三仙旗則負起領隊之責任,領導整個進香隊伍繼續前進。 
 
頭旗的意義: 
 
「頭旗」又稱為「先鋒旗」、「佈兵旗」等,一般也有用「令旗」(如黑令旗…..等等)為之,它代表整個隊伍的象徵旗幟,所以在旗上往往書寫上地名、宮名及其神名。 
 
在功能上除了具有指揮有形的進香隊伍及無形的兵馬之外(一般「頭旗」只具有指揮權並無司令權),它還具有「除煞」、「開路」的性質,所以在它的神聖性上特別強調表現出陽剛的性質,其本身裝飾以兵器的形式展現,一般兵器者會用方天畫戟或槍(劍尾)。 
 
在行動上以衝鋒的性質則表現出力的氣勢及勁的張力(少數也有如令旗類),其他令旗類則以竹尾而不用兵器,故在行動上就以腳踏七星和左右揮掃令旗表現。 
 
 
 
相關儀式: 
 
放頭旗 
 
每年拱天宮會在媽祖面前卜筊決定放頭旗等進香時間,在進香的前三天犒軍並請出頭旗。當天頭旗組組員會至廟中將頭旗取出置於廟門口龍柱上,並備牲禮祭拜放鞭炮,完成「放頭旗」的儀式。 
 
出廟 
 
頭旗為整個隊伍之前導,因此通常會在媽祖神轎出發前10分鐘即做前導上路。 
 
行進途中 
 
頭旗組配有一面鑼,從出廟開始隨著行進鑼聲不斷,鑼點以敲第11、12下後連敲二下的方式,以便與大轎班的鑼聲互相呼應,現今之敲法為當鑼聲迴音終了再續敲,仍維持鑼聲不斷,但已無連敲二下的情況。 
 
行進間頭旗由頭旗組輪留單手執旗,以旗桿保持約60度頃斜行進,女性不得碰觸頭旗。行進路線依循"有進無退"之規定,因此有時需繞路與媽祖神轎會合。 
 
進香途中休憩 
 
中途休息或過夜時,需借用地形地物將頭旗駐紮一旁,如果地點不甚理想,亦可加墊金紙務使頭旗駐紮勞靠,駐駕過夜時頭旗需在媽祖神轎附近,並等待「頭旗」駐紮後才能“下馬”早上“起馬”要在「頭旗」出發前。 
 
收旗 
 
整個進香完成後於「開爐」時有收旗儀式。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