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兩個考慮重點是時間和傷亡,即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傷亡代價,迫使日軍投降。在1943年魁北克會議之前,一個美英聯合計劃組就曾提出過一個「就戰勝日本之評估與計劃(Appreciation and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的方案。方案中指出對日本土進攻不應早於1947或1948年。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過渡地延長戰爭會嚴重損傷國家的士氣,於是在魁北克會議上,聯合司令部明確應在德國投降後一年以內迫使日本投降。
根據美國歷史學家約翰•雷伊•斯蓋特斯(John Ray Skates)的說法:
美國的計劃制定者們最初沒有注意到非美國地面部隊參與進攻關東平原的可能性。他們所發布的計劃暗示所有的攻擊、支援和預備部隊都將來自美國。不過,當1945年夏天重新規劃小王冠行動時,所有的同盟國都提供了地面部隊,而對於這些部隊的規模、任務、裝備和支援等問題,在最高決策層中產生了爭論。
盟軍針對神風攻擊還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即「大藍被」計劃(Big Blue Blanket)。計劃包括用更多的戰鬥機代替航母機庫中的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以及將B-17轟炸機改裝為航空雷達警戒飛機——類似於今天的空中預警機。尼米茲還提出了一個佯攻計劃,即在真正進攻前幾周,先派一隻艦隊到登陸點附近引蛇出洞,待日本大批自殺式飛機撲來時,他們就會發現那些目標並非有價值的、脆弱的運輸艦,而是從艏到艉以防空武器武裝的戰鬥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