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殿:
亦稱五穀王廟,主祀神農大帝,創建於咸豐七年(1857),日據時期管理欠善,任其荒廢,終於傾圯.至民國43年始予重建,清代屬官廟.
藥王廟:
主祀藥王大帝偏鵲,或有云祀韋慈藏,神農,韓康,章善俊等,恐有誤.域大約153坪.本廟創建康熙24年(1685),蔣毓英任知府之時,為本市八廟之一,以規模宏大,建築雕刻巧麗而著,至日據時期仍安然無恙,民國58年8月,為闢建協進街,中,後殿竟被拆除,今僅剩前殿,至此擁有.
風神廟:
乾隆4年(1739)巡道鄂善所建,30年知府蔣允焄修,乾隆42年(1777)蔣元樞再修.本廟祀奉風神爺或風伯,係司風之神,與航海有關.原廟域佔地很廣,為清代本市八廟之一,至民國七年,為開闢道路被拆除,今僅存小廟一間,又管理不善,拜殿曾變成了撞球場,廟內風雷神塑像,造型極佳,栩栩如生,頗富藝術價值.
三官廟:
廟域面積245坪,創建於乾隆43年(1778),原係知府蔣元樞之生祠,因遇禁改祀三官大帝,即三界公(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虛大帝,水官洞陰大帝).咸豐10年(1860)改修,光復後再修,民國51年增建小門.
馬公廟:
廟域面積198坪,本廟創建於永曆年間,初主祀馬王爺(29宿中之天駟星),後來蛻變成主祀航海,拓墾之神輔信將軍馬援.或謂奉祀開漳聖王之滬從馬公爺.或訛傳所祀馬公爺為鄭成功定都台灣時之掌軍主將.本廟於乾隆42年(1777)知府蔣元樞重修,咸豐五年(1885)大修,民國15年再修,最近改建,己變成鋼骨水泥的殿宇.
五帝廟:
又稱五顯靈宮.創建康熙年間,主祀五顯大帝中之一的[三眼神],主驅逐瘟疫,或謂司技藝神,信徒多福州籍移民.本廟內存有陳遠致[西南得朋]匾額.
陰陽公廟:
廟房面積34坪,創建於道光7年(1827),主祀陰陽都總管,原廟址在現電信局附近,日據時期遭拆除,遷建現公園路,再遭公園路拓路工程之累,復遷建現址.
辜婦媽廟:
廟域面積171坪,主祀辜孝婦(辜純湯之妻,以孝行著),配祀孝婦黃寶姑,草創於乾隆54年(1789),咸豐8年修建,光緒19年增建後殿,光復後加以重修.打字到這兒,對中國人的行孝觀念能獲得全世界尊重.實屬不易.在此附上陳文達修台灣縣志(康熙59年)卷8人文志孝行載辜孝婦傳:[林氏辜純湯之妻,明經辜南金之胞嫂也.居於東安坊,純湯卒,林年二十有二,無子,撫其媵二子為己子,事姑至孝躬,紡績以奉,甘旨歷數十年如一,姑病憂形于色,日侍左右,未嘗或離,湯藥必躬親,病篤,自割其股雜藥以進,籲天願減己壽,姑病果痊延五年而卒,里開中群稱為孝婦焉,知府李中素手書節孝以贈之].懸有知縣沈時照[大孝捐軀]匾額.
臨水夫人媽廟:
廟域面積404坪,主祀臨水夫人媽陳靖姑及林紗娘,李三娘等三夫人,創建於乾隆51年(1786),光緒12年,里人葉仰古重修,嗣後陳敬忠再修.
開隆宮:
俗稱七星夫人廟,廟域面積123坪,創建於雍正10年(1732),主祀孩童保佑神七星女娘娘(七娘媽),由山東省牟平縣分火而來者,道光23年(1843),陶敬敖,呂武昌等人募款重修,光緒6年(1880)吳乾寬,張宥等人再修,現廟宇於民國14年重修.
西來庵:
原址在現青年路基督教會,舊地名為亭仔腳街之地.為設扶鸞之所,民國初年,因余清芳在此籌畫焦吧哖抗日事件,事敗後廢庵,神像移存竹溪寺.在正興街之西來庵,係光復後新建者,現已在大興街重建,並己完成建醮 .
五瘟宮:
五瘟神,本宮係福州籍移民所崇拜.
三山國王廟:
舊地名水仔尾之處,廟域面積寬大.主祀潮州巾山,明山,獨山.三山之神,並設韓文公祠,雍正7年(1693)知縣楊允璽,遊擊林夢熊率廣東籍諸商民建築,乾隆17年至18年(1752~1753)徐德峻重建,嘉慶7年(1802)監生翁俊等修,光復後管理不善,致居民霸住不離去,任其荒廢.民國65~66年曾重修.有乾隆帝御筆[褒忠]匾額.有巡台御筆楊二酉書桂聯.有[韓文如潮]匾額
水仙宮:
廟域面積187坪,本廟主祀水仙尊王五尊(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康熙54年(1715)由三郊所建,乾隆6年(1741)陳明忠醵金修護,光緒3年(1877)大整修,民國15年7月15日,由三郊與水仙宮街等12街醵金重修,二次大戰期間拆除中,後殿築防空洞,今僅存前殿.
總趕宮:
廟域面積101坪左右,本廟創建於永曆年間,主祀倪總管,又傳(奉祀開漳聖王滬從倪府將軍),道光15年(1835)重修,厥後屢加修葺.曾為台江海濱航海之守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