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4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有圖好豐富]台北公會堂(中山堂)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1-18 23:30: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山堂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該建築物落成於日治時期的1936年12月26日,當時稱為台北公會堂,為日本知名建築家
井手薰的作品。

1945年,接管台灣的國民政府將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亦通稱台北中山堂。1992年1月,該建築被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今日台北公會堂前的風貌

歷史

1887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清帝國設置臺灣布政使司官職。1889年於臺北府城西門內的西門街北側,建布政使司衙門,該衙門是全台灣最高行政機關。1895年5月乙未戰爭初期,該布政使司亦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府,不過只維持十數天。1895年6月日本進駐台北並佔據該布政使司衙門,也展開50年的日治時期。

1895年至1919年間,該址的布政使司衙門一直為台灣總督府之辦公場所,直到新的台灣總督府廳舍(今總統府廳舍)完工為止。

1931年,總督府為慶祝裕仁天皇登基及民間文化活動需要,於是計劃將布政使司衙門拆除,於現址建立公會堂。1932年8月,總督府將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建築拆除至城外(今台北植物園),1932年12月台北公會堂開工。並於1936年12月完工,施工期間長達4年。建築物是由當時的總督府營繕課井手薰負責設計。

1945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台灣軍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 該會堂被選為「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的地點。同年,台北公會堂正式更名為中山堂。

  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碑
台北公會堂為知名建築師井手薰作品。所謂「公會堂」,乃是日本專為都市舉辦集會活動所設計的公共建築。

1936年落成時,台北公會堂的都會公會堂規模與場地設備僅次於當時的東京、大阪及名古屋,排名第四。而設計監造團隊除了服務於總督府的設計師井手薰外,還有八阪志賀助、神谷犀次郎,而實際建築則委由總督府營繕課。

台北公會堂寬60公尺半,側深達113公尺,共有四層樓,該建築面積共達4000平方公尺左右。而這建築又是由集會堂與餐廳兩部分組成。其中「集會堂」內分兩層,上層與下層合計共觀眾席2056席。因為可以播放電影,在1950年代至1990年代為公教人員免費電影院所在。也曾經是國民大會開會的所在地,到1966年中山樓完工後才改至該處開會。其後面靠中華路一側,是國民大會秘書處的辦公室。

餐廳三層高,室內面積達1400平方公尺。主建築除了用餐場所外,還包含娛樂室、理髮廳、貴賓室、廚房。貴賓室室內正面掛著黃土水的知名作品《水牛群像》。

本來屋頂尚有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戰後已遷至圓山天文台。除此,戰後的公會堂廣場亦增設一座連基座達五公尺的孫中山像,該銅像基座原位於西門町,為紀念台灣總督府第4任民政長官祝辰巳而建立,為市定古蹟。而在1999年,廣場上由行政院籌建的「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也正式啟用。

1936年完工的台北公會堂,因面臨全面戰爭爆發初期,因此建築採簡單、明朗設計概念。該建築採取1930年代流行的現代折衷主義樣式,使用鋼骨水泥結構,外表貼由北投窯場所生產的淺綠色面磚,不過兩柱與門面,仍有古典圖案之裝飾。

另外,公會堂特色為採取台灣難得一見的中東阿拉伯拱窗及台灣陶瓦,而運用北投窯場面磚貼出的各種多端變化花紋則是另一項獨具特色。
 

重要年表
台北公會堂建於1936年11月26日,建築物由總督府官防營繕課井手薰 、台北市土木科與營繕課所設計。

1945年台灣光復,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 更名為中山堂,位於今天的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為二級古蹟 (公告文號:81.01.10台八一內民字第8174140號)。

原址為清代最高行政單位「布政使司衙門」(原建築現存於植物園中),是全台最高行政機關。 日軍攻台時,台灣民主國在此成立,十餘天後因不敵日軍優勢武力而告瓦解。

日本據台初期,也在此設立總督府(又稱為「總督府舊廳舍」)統治台灣。

1931年10月,日人為紀念日皇裕仁登基及因應一九三○年代台灣的社會有較多的變化, 民間文化活動較蓬勃,因此台北乃有公會堂之建,日人於是在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及籌防局正面入口的廣場, 也就是大和町一丁目三番地的位置上,選定為公會堂的基址。

1932年8月,日人執行拆除清代留下來的布政使司衙門,1932年11月23日破土,1932年12月15日興工。

1935年6月13日上樑後,正值日人紀念施政40週年,在城內舉行台灣博覽會,未完工的公會堂被當作 臨時展示場,工程因而延誤,1936年12月15日才完成,施工期間長達4年。

本建築僅次於當時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而排名第四的都會公會堂。 由台灣總督府技師井手薰、八阪志賀助、神谷犀次郎等共同設計監造,是一座面寬60公尺半, 進深113公尺,樓高23.77公尺的建築,樓分四樓,最大跨距25公尺,建築面積4091平方公尺, 由東側集會堂與西側餐廳兩部分組成。

集會堂內分上下兩層,下層可容1301席觀眾,上層755席,合計2056席。 餐廳高三層,由大餐廳、普通餐廳、娛樂室、理髮廳、貴賓室、廚房構成。 正面的大樓梯,掛著<水牛群像>,室內面積1402平方公尺,可容坐席1100人或立位2000人 ,由16根柱環圍成廊道空間。  

1938年,台灣新生報前身–台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捐獻給台北市役所。

 

1945年,台灣光復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接受日本軍師令安藤利吉的投降, 二樓大餐廳被選為「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的地點,因此定名為「光復廳」, 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台北市中山堂,此即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

爾後此地曾經歷多種行政機關進駐辦公,並成為民眾集會的場所及國民大會辦公室。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2 + 5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11-19 22:01:04 |只看該作者
還又之前的就圖片呀真是很有歷史感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00: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