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5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面子」,於是整形外科便成為最佳的管道。但是百年的神像要「整理門面」又該找誰呢?在台南有位神奇的整形師,聽說連國姓爺鄭成功都要靠他才能「恢復英姿」,他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被喻為「國寶大師」、「府城國寶」的魏俊邦不僅僅是在台灣出名,更多次受邀到美國舉辦個展,開授短期密集的藝術教學;中國的福建大學也計畫邀請他前往開班授課。就連民族英雄國姓爺都得靠他的巧手,才能夠恢復英姿,不愧被喻為「府城國寶」。魏俊邦精通各項傳統藝術,包含木雕、泥塑、 紙塑、彩繪、花燈、捏麵、紙糊以及修建廟宇。
藝術達人魏俊邦靦腆的說,他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全靠父親嚴格的斯巴達式教育。從十一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從繪畫、雕刻慢慢開始,當時父親還請了木匠老師、繪畫老師來敎他。一開始從學徒做起,每天早上六點就必須起床把店舖整理好,準備一天所需的材料工具。父親從來就不會因為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心軟,反而是要求的比別人更加嚴格。想起當學徒的那段歲月,魏俊邦笑著說,要是老師沒有休息,作學徒的連廁所都不敢去。
擁有一身好手藝的魏俊邦不僅僅是台灣國寶大師,也是亞洲僅剩唯一會紙塑的工藝大師。談起紙塑,魏俊邦說道,紙塑神像源自於唐朝,是一項流傳近千年的傳統技藝。紙塑神像製作過程繁複,必須先將蚵殼、棉花材料等加入陶土作為骨架打底作成雛型,再以糯米粉、明礬等材料調製的醬糊,用棉紙一層一層的貼在神像上,接著再塗上以礦物粉、水膠的漆,再進行和木雕泥塑一樣的工程,塗上黃土之後進行著漆、安金、上漆,做法十分繁複。
台灣的神像雕塑技藝源自中國,神像雕塑素材可分為紙塑、泥塑、木雕和陶瓷神像等,早期民間多以「一紙、二土、三木、四陶瓷」來形容不同素材神像的身價,價格由高至低依序為紙、土、木、陶瓷。由此可知紙塑神像身價之高。雖然紙塑神像較無蟲蛀、腐朽的顧慮,而且一尊神像經六百年也都無損,但是紙塑神像的工期長、價格高、製作麻煩,不容易學和市場接受度低等不利因素,技藝幾乎接近失傳 。
魏俊邦所開設的雕刻研究社就位於台南香火鼎盛的武廟旁,是父親一點一滴親手將所有技藝傳給他,尤其是紙塑這門工夫會的人已寥寥無幾了。魏俊邦感嘆的說:「學藝開店雕刻了五十年,沒想到現在已經都快沒飯吃了。」
從十一歲開始就拜師學藝的魏俊邦堅持完全手工製作,精細的雕刻所有神像作品,但是近幾年來,買佛像的人都只看價錢不重品質,許多老師傅紛紛改業轉行自己幾十年的手藝幾乎找不到傳人,現在就只能教教自己兒子跟三個徒弟。過去生意好時,往往會帶上七八個助手,到其他縣市為寺廟刻神像現在最常做的事情卻是去廟裡當志工。
現在學習傳統工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再加上政府保護不力,許多擁有好技藝的傳統老師傅手藝無人傳承,傳統工匠也都處於失業狀態,有些甚至在夜市擺攤,只是為了糊口求生,原來所學的傳統技藝已無用武之地。
身兼台南市傳統藝術薪傳學會監事的魏俊邦指出,政府不保護傳統技藝,匠師只能被教授學者、以及營造商打壓。由於目前的法令規定,傳統工匠無法取得古蹟維修的工作,而是具有牌造的營造商以及高學歷的教授們有資格,但是他們只會建屋並不會修廟,更不懂得老祖先們留下來的智慧跟方式。一般流程是營造商向政府標工程,營造商為了省經費往往商請美術系師生們充當修護工作。但是教授、學生們沒有經驗不會修護,常常越修越糟糕。
前一陣子台南市府重修延平郡王祠供奉的是由雕刻大師楊英風塑造的鄭成功雕像,竟以油漆重漆,結果雕像與原貌差異甚大,尤其是神韻全失,引起各界撻伐批評。南市觀光局尋求補救,邀請多位匠師商討,最後委任魏俊邦著手改善,才恢復國姓爺鄭成功的原貌。魏俊邦建議相關單位古蹟修護工作不要讓營造商綁標,希望能夠給傳統匠師一個機會,一來可將古蹟修護的更完美,二來也讓這些失業的匠師有個糊口的工作。
魏俊邦表示,希望能夠將這門傳統技藝延續下去,雖然工作忙碌,但只要各機關或學術團體邀他前往參展、表演,他都義不容辭的抽空參加,若是有心學習的人士學生,只要不怕苦,他都願意教授。他說,這是傳承技藝最好的方式了,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愛惜傳統技藝,不要讓它失傳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