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0-31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79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532
- 相冊
- 2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1 陷陣營
陷陣營是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說到陷陣營就不得不說說它的主帥高順,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陷陣營以忠誠聞名,呂布被平滅之後,一言不發而引頸受戮,這在反覆無常的呂佈陣營中頗為罕見,曹操對呂布手下無法勸降而殺的也只有他一人(陳宮是因為深知曹操底細,不能不殺)呂布的確沒有帥才,對高順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陣營的戰鬥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
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呂布的悲劇,也是這支精兵的悲劇。
2 白馬義從 ——三國精銳輕騎部隊
沮授為監軍,白紹:「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在三國的征戰中,「白馬義從」只是一顆流星,它是公孫瓚的精銳騎兵部隊,可惜,只經過短暫的輝煌,就在界橋戰役中被袁紹的大將鞠義殲滅了。公孫瓚是在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中以勇猛豪邁而成名的,他善使雙頭鐵矛,《後漢書》曰:「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白馬義從後擴充成相當規模的部隊,一時威震塞外,烏桓「乃畫作瓚形,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可惜,界橋之戰公孫瓚碰上了他一生的剋星鞠義,白馬義從就此一蹶不振。「。…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這是一個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資料提到趙雲原是白馬義從之一,也算給這支精兵保留了種子。順便說一句,《英雄傳》記載,袁紹聽到白馬義從,有這樣一段對話--紹笑曰:「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呼郃:「雋乂,盍為吾破之!」郃自張望不言–那麼,張頜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紹軍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3 白耳兵 ——先主近衛軍
白耳兵,是劉備的親軍衛隊,劉備既然是個老兵,他身邊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經戰爭的驚濤駭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揮官陳到,陳到,字叔至,汝南人,隨劉備身經百戰蜀國建立後封亭侯,征西將軍,協助李嚴鎮守白帝,《三國誌》稱「征南(趙雲)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
夷陵蜀軍戰敗,陳到與傅彤斷後,傅彤戰死,陳到率白耳兵數百,幾百桿槍就擋住了吳軍的狂追,白耳兵戰鬥力可見一斑。
這位蜀國猛將在《三國演義》裡面居然連名字都沒有,實在奇怪,因為他本來是劉備帳下僅次於趙雲的悍將,這可能是因為羅貫中給蜀國寫出的猛將之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史實,只好委屈陳到了,另外陳到在歷史上「名位常並趙雲,俱以忠勇之將稱」,有了一個趙雲已經夠典型,羅貫中可能在構思的時候將二人合併了,於是演義中陳到的威猛只好在趙雲的影子裡閃現了。
4 先登死士
“紹令麹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界橋之戰,這八百“先登”在袁紹大將麹義(不要看不起被演義忽視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現比所謂的“河間四將”還搶眼,後來因為居功自傲,被袁紹殺死)率領下竟然擊敗公孫瓚的“萬餘”騎,其中還包括精銳的“白馬義從”!
“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陷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史書中寫很明白,這八百人“曉習羌鬥”,也就是熟悉“騎鬥”,在公孫瓚騎兵衝來時他們躲在“楯下”,“未至數十步”時一起衝出,用千張“強弩”射垮了公孫瓚縱橫北地的“控弦”。
漢武帝時,李廣之孫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深入匈奴腹地,與相當於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騎兵相遇,結果他們硬生生堅持了十天,轉戰千里,殺敵數萬!但最後李陵箭盡被擒,被俘前他曾說:給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們就可以堅持到漢朝邊境。可惜他們一隻箭也沒有了!據說他們一共射出五十萬支箭!!!!!從中可見“強弩”對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殺傷力可以用“KB”來形容。
附帶說一下曾經被袁紹寄予厚望的張闔“大戟士”面對被麹義擊敗的2千騎兵時,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最後還是麹義來救了袁紹。
麹義先登——輕騎兵的剋星。
5 西涼鐵騎。——西方技術裝備的精銳騎兵。
“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爲什麽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對抗曹魏全國?這就是“西涼鐵騎”的威力。“超軍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實馬超的部隊中是有羅馬西來的軍人,大量吸取了羅馬軍陣的優點。“馬超軍隊和董卓軍隊的區別,在於董卓軍隊受到匈奴等遊牧民族軍隊的影響較大,注重騎兵和機動”。
標槍,希臘密集軍陣,重裝盾牌,以及軍隊編制和戰法上,都和古羅馬十分接近。葭萌之戰,連見多識廣的劉備也對這種戰術十分欣賞。後期蜀漢軍隊戰鬥力強的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吸取“西涼鐵騎”的訓練和嚴格紀律性。
其實他們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重裝騎兵,所以它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對付不了“強弩”,曹操打敗西涼兵主要是計謀,但和其戰術也有關係,那就是築城後,用強弩遠射西涼兵,由於“西涼鐵騎”只裝備標槍,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動。再有一個缺點就是機動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銳“虎騎”較量中處於下風,這和它的重型裝備是分不開的。
6。無當飛軍。——蜀漢精銳雇傭兵。
“ 諸葛亮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即爲無當飛軍。王平任無當監。”
簡單說“無當飛軍”就是蜀漢于“南中”組織的一支精銳雇傭兵部隊。他們的統帥是陰沈,嚴厲的王平。“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這支精銳部隊擅長山地,叢林作戰,號爲“飛軍”,名副其實。
在蜀漢的一系列行動中,尤其對曹魏的戰鬥中,這支部隊居功至偉。“五月辛巳,乃使張合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三千無當死士對抗擁有精銳騎兵(騎兵對步兵的殺傷力極大)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戰王平的無當飛軍就已經參戰。
最後在姜維時期,他們的末任司令官張嶷爲保護姜維大軍撤退,“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陣隕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所有“無當飛軍”也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但他們“所殺傷亦過倍”。
後來蜀漢雖然還是有“無當飛軍”的番號,但已經是沒落之師。
7。丹楊兵(一做“丹陽”)。——三國精銳部隊的代名詞。
“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敦等詣揚州募兵”
爲什麽何進,曹操沒兵了就跑到“丹楊”去募兵?因爲“丹楊山險,民多果勁”《三國志》從簡,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漢諸大將,吳國諸都督,諸曹諸夏侯也都沒有單獨立傳。而丹楊兵作爲一支軍事力量出現的頻率可以說是相當高的。 “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四千丹楊兵可以讓劉備“去(田)楷歸謙”。 “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布兵。”丹楊兵的叛亂可以導致徐州的易主。X
丹楊兵影響最大的還是東吳。“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爲丹揚都尉”孫策平江東靠的就是那幾千“廬江上甲”,即“丹楊兵”。孫氏一族對“丹楊太守”一職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孫氏親族擔當。
後來諸葛恪專政,其中一大資本就是他身爲丹楊太守,手中擁有丹楊兵。“權拜恪撫趙將軍,領丹楊太守,授棨戟武騎三百。”
丹揚之地既是東吳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時觀間隙,出爲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可見丹揚之民是屢有反叛的。
後期丹楊兵在晉兵滅吳時也有表現,但是“三衝晉旅,不動”。說明他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懷疑。
8。虎豹騎。——三國真正的王牌之師。
“仁弟純,初以儀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從征伐,使領虎豹騎宿衛。”
“ 曹真字子丹。。。。。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
屢次出現“虎豹騎”,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衛”,其統帥也都是曹氏宗族的傑出人物。那麽這究竟是一支什麽樣的部隊呢? “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好可怕,“百人將”做虎豹騎的小卒>_<.“天下驍銳”名副其實。看看他的戰績。
“純麾下騎斬譚首。”短短一句話,似乎沒什麽大不了,可你聯繫《三國志》的上下文就會明白這是多麽艱難的一仗。我們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實虎豹騎在史書中極少的幾次露面幾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純部騎獲單于蹹頓 ”千里奔襲,攻之能克,機動力和戰鬥力可見一斑,要知道這蹹頓可是號稱“冒頓”再世。
“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阪,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率。進降江陵”,可見演義中的追趕劉備那支“五千鐵騎”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騎。他們一晝夜行“三百里”,諸葛亮說是‘強弩之末”,結果劉備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關羽及時趕到,恐怕歷史就改寫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無遺,這是劉備沒有想到,而尤其令劉備感到震驚的是,他們在如此急行軍後還能有這麽強的戰鬥力。
現代考古發掘出曹魏“豹騎都督印”,可見這支部隊其實是虎,豹騎。
“又列鐵騎五千爲十重陳,精光耀曰,賊益震懼。”可見在對西涼鐵騎的戰鬥中,虎豹騎也出戰了。因爲有後面這一句“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這五千鐵甲就是虎豹騎(騎兵已經是難得,這樣的精銳鐵甲可以說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能大破西涼鐵騎一方面是曹軍“輕裝步兵”頑強的拖住了敵人,爲“虎騎夾擊”爭取了時間,但根本上還是他強大的戰鬥力決定的。
在以後虎豹騎就銷聲匿跡了,個人估計他們是歸入了曹公(曹操破馬超後進封公爵“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近衛。後來極可能歸入曹魏精銳五營:武衛、中壘、中堅、驍騎、遊擊。當然,最大可能是驍騎營。(許楮的虎士後來就是歸入武衛營)
這支部隊是先成立,後選帥:“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爲督,撫循甚得人心。”在曹純死後,虎豹騎沒有了統帥,太祖曰:“純之比,何可複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可見曹操對這支“天下驍銳”窺視已久。
還有一支有名的部隊“青州兵”,“受降卒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爲青州兵”。所謂的精銳究竟怎麽樣呢?呂布“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爲青州兵所劫。”可見這樣一支部隊雖然號爲“精銳”。其實一碰到硬仗就潰不成軍,平素燒殺搶掠,毫無紀律,怎能配“精銳”一詞,(最多是依靠數量在聲勢上壓倒敵人,後期也就不見了他們的蹤影)故不在列。
張遼麾下“八百死士”。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
曹仁的“驍騎”。“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
許褚的“虎衛”,“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
典韋的“近衛甲兵”,“太祖募陷陳,韋先佔,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
這幾支雖為精銳,但只是“別部”,難稱“軍”,故不在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