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5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生為竹編桃李滿天下
竹編國寶藝師黃塗山從十四歲開始學竹編,二十歲出頭開設竹器加工廠,生產竹編提袋、提籃,銷售海內外市場。半個世紀以來,他傳授的學生超過一千人,為竹編界培育出無數人才,本身可說是一部台灣竹編的活歷史。
竹山子弟少年學藝
勤懇樸實是黃塗山給人的第一印象,他在竹山鎮的住家兼工作室,擺滿了竹編作品和得獎紀錄。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黃塗山,十多年前從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退休,是一位國寶級的老師傅。
談起與竹藝結緣的歷史,從小在竹山長大的黃塗山回憶說,竹山在日治時期種了一萬三千多甲竹林,竹皮彈性好、材性佳,早被廣泛使用在製作生活器具上。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黃塗山小學畢業時,他到當時的竹細工藝傳習所習藝三年,奠定了竹藝基礎。
他當兵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當時因日軍要返國,需要大量的竹行李箱,黃塗山開始接觸竹製品買賣。民國四十二年在南投接受兩個月技藝幹部訓練後,派到嘉義工藝專修班任教,開始竹藝的薪傳工作。
薪傳不輟退而不休
一年後,南投縣政府在草屯設立工藝研究班,黃塗山返鄉服務。當時正值手工藝的高峰期,他竭盡所學傳授竹藝,三年下來造就許多優秀學生,彼此教學相長,研製出竹製的花器、燈具等新產品。
黃塗山的竹編作品種類多樣,包括傳統用具、花器、果盤、竹編漆器……等。退休後,他也未中斷創作與傳承,多次應邀參展、教學,桃李滿天下。
他認為,台灣深富竹子文化,從居住的竹屋、竹床,到用的竹簍、竹籃、竹筷、毛筆的竹柄、嬰兒乳母車,乃至渡河的竹筏、竹橋都是竹子做的。而竹子的附產品竹筍,更是家家戶戶愛吃的食材。在一個與竹子有著「親密關係」的社會中,對竹子自然有一分濃得化不開的情感,創作時也就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竹器典故信手拈來
黃塗山的竹編作品「肉籃」,就是述說著台灣早期的生活寫照,他說,「過去經濟環境不好,年節才有肉吃,於是用竹編成籃子,吊在半空中,讓貓、鼠看得到,卻吃不到,這種竹器的別名又叫做『氣死貓』。」聽黃塗山娓娓道來,每件竹編作品都有了生動的故事。
傳承竹藝數十年,黃塗山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和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殊榮。他退而不休,目前仍在雲林科技大學任教,理由是「竹編技藝得動腦創作、動手編製,繼續製作竹藝品,對於健康很有幫助,反正這輩子已和竹藝結緣,希望這項傳統技藝能永遠傳承下去」。 |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