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5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精藝求精研究環保釉彩
呂勝南的交趾陶跳脫一般創作風格,專攻中國傳統藝獸和器物。他近幾年專注於教學和公共藝術,挑戰交趾陶大型創作的「不可能任務」,並持續在雲林科技大學和各監所教課。為了交趾陶的傳承及發展,呂勝南投入釉藥研發,希望找到兼具表現交趾陶豔麗又能減少鉛含量的改良配方,讓交趾陶朝實用性發展。
功力與資歷一級棒
從嘉義市區往龍鳳祥交趾陶藝術工作室走,經過林森東路的嘉義地檢署新大樓,可先停下腳步欣賞一下園區內呂勝南的公共藝術作品「正氣參天」,以紅面關公為主題,代表司法機關「伸張正義」的精神。來到龍鳳祥,馬上會被滿屋子的交趾陶吸引,從慈目觀音、活潑的球獅、威風的劍獅、笑臉的彌勒佛、濟公等,琳瑯滿目,還有呂勝南與歷任元首的合影、得獎的獎座等,不用細看,就知道呂勝南在交趾陶的功力和地位。
呂勝南十七歲起在廟宇從事泥塑佛像工作,二十四歲因緣際會獲林添木師傅指導,開啟交趾陶創作生涯,經多年潛心研究創立工作室,進行交趾陶創作、改良與傳承,朝廟宇以外的新領域發展。呂勝南說,交趾陶最吸引人的就是豐富而飽滿的色彩,鮮豔瑰麗的釉色中又帶著古拙樸實的味道,所以才能百看不厭。
交趾陶作品均為立體造型,呂勝南更強調作品體態、表情的傳神和鮮活度,人物的眉眼、髯髮、手足,到動物毛、鱗、爪,每個細微處都要講究。從捏塑、粘接、上釉到兩次燒製,他絕不允許任何瑕疵。作品數量也嚴格控制,越大件越少,八十公分高的作品,每個造型不超過三十件,並在作品底部標明作品總件數和單品序號,絕版作品在市面上喊到上百萬元。
監獄授藝學校傳承
近幾年來,呂勝南朝公共藝術領域創作,在高雄蓮池潭的「通天鎮地柱」,作品高達十米,由一萬多塊部件組成,是目前台灣最大的交趾陶。他說,這件作品是為了緬懷九二一大地震受難者,並時刻提醒人們提高防震觀念。作品越大,當然困難度越高,他也越想去挑戰。
呂勝南說,朝公共藝術發展可以讓交趾陶的能見度增高,得以更廣泛流傳;過去交趾陶公共藝術品較少,是因為不少人認為交趾陶較為脆弱,放在室外容易被破壞,但若是有心破壞,無論是銅製、石雕品也會遭殃,不限於交趾陶。可喜的是,他的幾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陳列至今,還沒有發生過遭破壞的事。
交趾陶教學是呂勝南另一個重點。在一次訪視嘉義監獄受刑人之後,他興起將交趾陶帶進獄所的想法,沒想到一晃眼就是十六個年頭,他跑遍全國七座監所,教過學生超過五千人,部分學生出獄後繼續從事交趾陶工作,也有不錯的成績。呂勝南說:「多對一位受刑人伸出援手,等於讓社會少一名歹人。」所以不管手邊工作多忙,仍持續在監所教學,他開玩笑說:「我已經被判無期徒刑了啦!」此外,呂勝南也到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課,他說,「到監獄是救人、到學校是傳承」。
致力研究無鉛釉藥
呂勝南說:「要讓交趾陶打進國際市場,首先要從環保做起。」他拿出菸酒公司委託設計的交趾陶酒瓶和委託鶯歌陶瓷公司高溫燒製的酒瓶,兩相比較就能發現,交趾陶酒瓶顏色豔麗、看得出層次感,另一酒瓶相對失色許多。問題是交趾陶釉藥含鉛,所以始終跳脫不了觀賞品框架,無法朝實用器具發展。
他因而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合作,研究不含鉛的釉藥,希望在顏色、含鉛上取得平衡。他說,釉藥改良是傳統技藝與現代科學的結合,唯有讓交趾陶融入生活,走向大眾化,交趾陶藝術才能永續留存。
受到呂勝南的影響,弟弟呂世仁已是獨當一面的交趾陶工藝家,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長子,也開始接觸交趾陶的設計工作。未來呂氏父子聯手,設計與技巧並重,一起打造交趾陶藝術的新風貌。 |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