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陝西樓觀台位於終南山北麓,相傳春秋時期函谷關令尹喜曾在此建樓。他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知道將有真人從此經過。後來果然老子西行出關,被尹喜迎入樓中敬拜供養。老子在這裡寫下了名垂後世的《道德經》,並在樓南高崗築台,非常莊嚴慎重的將《道德經》傳授給尹喜,尹喜也極其恭謹虔誠的接受了。故而給後世留下樓觀台這一著名的道教勝跡,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歲月悠悠,歷朝不計其數的修道人都曾遊歷此地,留下了眾多的傳說、故事;歷代皇朝也多在此修築宮觀以敬仰真人。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在清朝時,這裡留下的一個道家修煉故事。
清朝中後期,樓觀台附近來了一個李姓老道,眾人不知他為何處之人,也不知他年紀有多大。這位老道平日總是身穿一件大袖的道袍,無論寒暑都是赤足而行,從來不見他換過衣服,而那衣服卻從來也不髒。白天,李姓老道常常到集市上向人化緣討要食物吃,卻從不向人索要錢財;每天晚上他都是整夜在磚槽上打坐入定,人們從來不曾見他躺下睡覺。
李姓老道平日所談的大多都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事情,有時候也說說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山勝跡等事,說起來都宛如親身經歷一般。當地一些年過九旬的老人都說:他們從小就看到老道如此了,真是不知道他有多大了。因此大家都尊稱他為「赤腳李半仙」。
一日,江蘇的某人路經此地,路遇李姓老道,老道對他說:你氣色不佳,應該趕快回家,而且要晝夜兼程才行。臨別之時老道又送一錦囊,並對他說:你行至江北遇見親人之時,此囊才可開啟。
那人也很相信,立刻就往回趕,到了江北之時,果然遇見了他的次子,這才知道母親病危的消息。這時他想起了老道給的錦囊,打開一看裡面寫的是一位醫生的姓名、住址,他讓次子趕快按錦囊所示去請醫生,自己則急忙回家。回家時,他的母親已經昏迷,城裡眾多的醫生全都束手無策。他心如刀割呼天搶地,幸而此時,他的次子已經把那位醫生請來了。那位醫生用了三次藥,他的母親便甦醒了過來。她看到了守候在床邊的兒子便說:我兒啊,你果然回來了,我剛才在昏迷之中元神離體,見到一個赤腳的大仙對我說:你兒子孝敬父母且為人善良,故而為你延長十二年的壽命。你現在趕快回去吧。於是我的元神便回來了。那人聽完母親的訴說後,知道老道實乃真仙,於是向樓觀台的方向叩拜感謝。後人聽說後,不由感歎道:神仙都要幫助善人孝子,可知善惡真有報矣,為人子女當要孝敬父母尊長。
樓觀台那兒有位公子與李姓老道關係很好,頗為親近,常與他談論道家之事。一天早上,他被老道單獨請至書齋,老道讓他看一本放在書桌之上的書,他打看閱讀,只記住了其中「但得此心無障礙,何須世外覓蓬萊」這一句話。老道說:你記住這一句話,便足矣了,說完就把書收了起來。
老道接著就盤膝而坐,開始打坐入定。這一入定,就從辰時定到酉時,也就是從早上七點一直入定到晚上七點一動也不動。那位公子一直在旁等候他出定。老道出定後,對公子說:你明日凌晨到我這裡來一敘如何。公子回答說:沒有父命,不敢離開家中。次日公子也就沒有去,只讓一位僕人回復老道,說今天不能來了。老道聽僕人說完後,就非常惋惜的說:這也是定數啊,只好以後有緣再相逢了。當天晚上,老道就坐化於石洞之中了。公子聽說後,為自己錯過機緣而惋惜數日。當地人聽說老道坐化的消息後,紛紛趕來祭奠。數年後,當地有人從四川回來,說看見了李姓老道,衣冠面貌皆如舊,只是行走迅速,沒來得及說上話。這時大家猜測:老道坐化,可能並不是真的死,而是屍解走了。
看了這位老道的故事,我想那位公子如果能去見老道,可能就能得到道法的傳授,只可惜他沒有去呀。由此一念之差而錯過機緣的故事,也可知道過去修道之難啊。今天的修煉人可一定要精進啊,千萬不要錯過機緣啊。至於老道對公子說的:只要記住「但得此心無障礙,何須世外覓蓬萊」這一句話就足夠了,我想這也是他在用此方式點化公子修道人一定要修心性才行。
然而歷史上能明白神靈點悟的人又有多少呢,從公子因錯過機緣而只惋惜了數日這一點看,修道在他的心目中並不是十分重要,他很可能並沒有領悟這句話的內涵。過去很多修煉上的東西都不講明,而要人自己去悟的。過去修煉真是難上加難啊。所以過去很多想修道的人都歎息道:「讀遍丹經千萬卷,最後一招沒人傳」。
文章來源:正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