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27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子孫永寶」,如不盡心收納、保存、維護,將是一個永難實現的夢想。檢閱清代檔案,倒是處處可見宮中對於典藏文物的用心。
「集中管理,分門別類」是系統化收貯的基本原則,因此常見宮中大規模的將同類器集中整理:除了辨識材質、功能及保存狀況的手續外,還要斷定年代真偽,並劃分等級,最後則是非常精緻的包裝工作。而收藏品的陳設點、收貯地,都會編列帳冊。其出入的情形,也都詳細的記錄在原包裝中。
在文物的維修方面,金屬器常會「梅洗見新」。而殘破的古玉,在宮中也不會遭受拋棄的命運,通常是會加以改刀,賦予其新的功能與面貌。這讓大家發現,其實有時只需要增加一些配件,古物也會產生新的生命。
清宮典藏工作中,最細膩且符合現代收藏觀念的就是器物「身分證」的製作。皇帝匯聚文臣、藝匠的學養知識,共同記錄、研究與考證宮藏珍品詳細著錄尺寸,圖而譜之。
宋-金 定窯 白瓷印花舞鳳紋折沿盤
徑22.5公分 高2.2公分
清 乾隆 「歷代珍藏」木箱(內附玉器20件)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