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366|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萬曆抗倭援朝之戰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8 20:12: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背景:
一,朝鮮。以東人黨和西人黨之爭為主的內亂導致國力衰弱,無禦敵之力。
1392年李朝建國以後,大封功臣。到十五世紀末以後,老於世故的功臣勳舊把持朝政的種情況日趨嚴重。於是,一股和勳舊大臣抗衡的政治力量慢慢形成了,也就是士林。此消彼漲,經過半個多世紀,中間還夾雜著暴君的酷政,諸如此類的,士林掌握了政權。
這些鬥爭嚴重制約了李朝的發展,但是由於簽訂嚴格控制日朝貿易和限制僑民的條約,倭寇侵害還是有所減輕的。1567年宣祖繼位,此時士林已經完全把持了朝政。可是由於土地兼併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加上分權不均,士林內部分裂。已經掌握政權的叫西人黨,而後起的叫東人黨。這種局面導致李朝政權癱瘓,內耗非常嚴重,更不要說修邊防,禦外寇了。當豐臣秀吉的 大軍來襲時,李朝的那些黨爭領袖才意識到危機,可是已經晚了。

二,日本。戰國分裂之勢幾近結束,日本燃氣擴張野心。
16世紀80年代,在日本列島,中部尾張國織田信長被刺死,部下大將豐臣秀吉(1536-1598年)繼續其統一事業,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基本結束了戰國林立的局面,使戰國以來延續百年的分裂局面重獲一統。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全國後,執掌了整個日本的軍政大權,為了滿足國內封建主和商人貪財牟利的慾望以及他自己驟然膨脹的野心,便開始了對外擴張。他乘朝鮮李氏王朝耽於黨爭內訌,朝綱紊亂,決定通過武力征服朝鮮入侵中國,進而稱霸東亞。
日本侵略朝鮮的歷史,古已有之,只不過其勢力時進時退,最盛時曾一度打到平壤附近。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懸海外,要向大陸發展,唯有從朝鮮一途。所以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固有其野心的關係,但傳統的因素也不小。
此役日本共出動十九萬陸軍,其中主力部隊分為七個軍,一共十四萬人.後備部隊包括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領的三個軍五萬餘人.同時還有九鬼嘉隆的四萬水軍和七百艘艦船。另外還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正宗統帥的十萬人馬駐在九州的名護屋做為預備隊。可以說是日本當時最強將領與部隊的集結。而在戰略上,日軍採用的是德川家康的提案,確定了「陸海並進」、「以強淩弱」、「速戰速決」的戰法;以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舉佔領朝鮮。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秀吉於1592年4月正式開始了侵略朝鮮的戰爭。

三,中國。神宗長期與大臣的嚴重對立,導致朝綱荒廢,黨爭不斷,中央政權危機顯現。而周邊各屬國看準時機,開始入侵鄰近的中國地區。軍隊本已久疏戰事,此時更是要應付多起突發的反叛、戰爭、海盜搶掠,以致於對豐臣秀吉的入侵毫無警覺。
(中國歷史中國人應該不陌生,不做贅述。)

四,中朝關係:明代,中朝兩國一直友好相處,使臣往來頻繁。當時,中國向朝鮮輸出絹、布、 藥材等物品,還特別允許朝鮮購買明朝嚴禁販賣的硝黃、火藥和牛角。朝鮮則向中國輸 出耕牛、馬匹、紙張和苧布。政治上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上的相互援助,促進了兩國間的 文化交流。

戰爭:日本史書把萬曆朝鮮之役分為兩次戰爭,分別叫作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朝鮮史書則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整個戰爭從萬曆二十年(1592年)開始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結束,歷時七年。這場戰爭,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歷經戰與和的反覆,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戰爭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日軍戰略進攻階段,在短短的時間日軍迅速佔領朝鮮全境。第二階段是明軍的反攻階段,明軍通過一系列戰役,最終收復了平壤、開城等地。第三階段是相持和議和階段。第四階段是日軍再次入侵,明軍和朝鮮展開戰略總反攻,最終日本軍隊被全部趕出了朝鮮。
萬曆十九年(1591年),豐臣秀吉藉口朝鮮拒絕攻明,於底悍然派兵入侵朝鮮。日軍以小西 行長、加籐清正為先鋒,統率十多萬軍隊,上千艘戰船,偷渡朝鮮海峽,用閃電式的戰 術,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陸,五月佔領王京(漢城),攻陷開城、平 壤,侵佔大片土地。國王宣祖出奔義州。
日軍所到之處,焚燒劫掠,僅晉州一地,軍民被屠殺者6萬人。朝鮮人民紛紛組織 義兵奮起抗戰,到處阻擊敵軍。南部李舜臣領導的朝鮮水軍,從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 合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地多次進行海戰,擊沉敵艦300餘艘,殺傷無數。朝鮮水 軍的巨大勝利,打亂了日本侵略者水陸並進的作戰計畫,為後來陸軍的反擊提供了有利 條件。李舜臣長於戰略,吸取朝鮮水軍的傳統經驗,在舊有戰艦的基礎上,發明了龜船 戰艦。龜船外包鐵板,不易被重炮擊傷;週身插滿錐刀,使敵人不敢攀登上船。倉內備 置火炮,可以隨時射擊,噴出火焰。龜船形制輕巧,行動敏捷,可以出入敵艦陣內,在 打擊日軍的海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隨著日軍向朝鮮北部入侵,中國邊境受到嚴重威脅。這時,朝鮮國王李?遣使向明 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 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決定立即派兵援朝。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將領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訓率兵3000繼後。 史儒進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適逢大雨,誤中埋伏,力戰犧牲。日軍小行西長為麻 痺明軍,佯裝和談,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為界,將平壤以西歸還朝鮮,意欲吞併平壤以 南的大片領土。這種損害朝鮮人民利益的和議,遭到明朝的拒絕。
萬曆二十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都督,增派4萬兵力 渡過鴨綠江,大舉援助朝鮮。會合朝鮮士兵,經過周密部署,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初進軍平壤。李如松親率敢死隊衝鋒陷陣,與日軍的精銳部隊3萬人遭遇,戰鬥非常激 烈。勁弩齊發,火焰蔽空,中朝將士奮勇當先。神機營參將駱尚志冒險登城,腹部被滾 石打傷,仍然屹立不動。60多歲的遊擊將領吳惟忠,胸部中彈洞穿,猶奮呼督戰不已。 李如柏的頭盔中彈,李如松的坐騎被炮擊斃,都置之不顧,愈戰愈勇。激戰到近中午, 日軍紛紛逃竄,中朝軍隊凱旋入城。此戰共消滅敵人1萬餘人,俘虜無數,逃散日軍不 及總數的1A10,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的戰局。朝鮮史書稱:「正月初八日壬戍進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斬殺之外,餘賊喪魄,逃遁。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 未有。」二月,朝鮮軍民也在幸州守城戰中擊退日軍,取得輝煌勝利。在中朝軍民英勇 打擊下,日軍退據釜山,朝鮮國土幾乎全部光復。
豐臣秀吉不甘心失敗,假意與中國議和,以誘使明朝撤兵,這時,明朝內部以兵部 尚書石星為首的主和派佔了上風,遂與日本和談罷兵。和談從萬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 延了3年。日本提出的無理要求,被朝鮮和中國方面拒絕,和議最後破裂。朝鮮政府由 於黨爭,一度罷免了李舜臣,繼任者貪污腐化,防備鬆弛。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夏, 豐臣秀吉又派軍從水陸兩路進犯,佔領海軍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在鳴 梁海峽以戰船12艘應戰,殲滅日軍4000,保住了全羅、忠靖兩道,爭得時間重整水軍。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鮮。統帥邢玠當機立斷,逮捕內奸 沈惟敬,大會諸將,分兵三路,合力應戰,迫使日軍退守朝鮮半島的南端島山。這時日 軍盤踞朝鮮半島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佈三處,戰線長達千餘里,士兵疲於奔命,供 應不足,屢敗厭戰,士氣低落。日軍與明軍交戰往往「舉陣驚駭奔散」,投降者愈來愈 眾。是時,日本國內普遍怨恨豐臣秀吉,秀吉在滿腔懊喪中病死。十一月,加籐清正率 軍先逃,日軍紛紛撤退。中、朝軍隊英勇追擊,斷其歸路。在東南海岸露梁海戰中,朝 鮮著名將領李舜臣親自駕船擂鼓,率龜船衝入敵陣,被日軍包圍。明將陳璘捨身救援, 年高70的明朝老將鄧子龍,率領壯士200人,躍上朝鮮戰船奮戰,殺敵無數,所駕戰船 不幸起火,壯烈犧牲。李舜臣、陳璘殺出重圍,趕來救援,連開虎蹲炮,擊沉敵船。李 舜臣不幸中彈,傷重垂危,他叮囑不許聲張,把軍旗交部下代為發號施令,繼續戰鬥, 直到勝利。此次海戰,中朝軍隊大獲全勝,擊沉敵艦數百艘,全殲日本水軍。日本陸軍 完全孤立,倉皇逃竄回國。援朝抗日戰爭取得了徹底勝利。
經過7年的艱苦戰鬥,中朝軍民終於把日本侵略軍驅逐出境,粉碎了豐臣秀吉吞併 朝鮮征服中國的妄想。戰鬥一結束,陳璘急忙在陣前尋找李舜臣以共慶勝利,突然聽說 李已經中彈犧牲,悲痛至極,昏倒在船上。朝鮮人民為緬懷明朝援朝將士的功績,為邢 玠、鄧子龍等英雄建立了廟宇,供後人瞻仰。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7-8 22:20:21 |只看該作者
邢 玠、鄧子龍等英雄廟宇現在還在嗎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7-10 09:58:05 |只看該作者
不要說"大報壇"或者邢 玠、鄧子龍這兩位的廟宇了,我聽說....北韓(應該是金正日幹的吧?)連當年幫他們抗美援朝的陣亡志願軍戰士的墳墓,都破壞殆盡!
Hippie smiley and carrying a big stick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7-17 21:16:23 |只看該作者
大報壇"或者邢 玠、鄧子龍這兩位的廟宇早已經被韓國拆了,明朝方面的重大犧牲與損失,韓方目前的史書儘量略而不提,僅大吹大擂她們民族英雄李舜臣,朝鮮民族(不論是南北韓)是一個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民族,中國人民對於與南北韓交往必須謹慎,不要被利用了,到時又被反咬一口。

Rank: 2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0-7-17 23:45:59 |只看該作者
當時豐臣秀吉是有想要打到北京的,不過他只是想要借道朝鮮半島,沒想到在當地就遇到激烈抵抗,最後連明朝的邊都沒摸到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0-11-5 00:23:26 |只看該作者
所以說戰爭別打得太殘忍放過人民人民就不會有那麼多起來組成義勇軍死命抗戰

天使長(十級)

支持宋省長!宋進總統府!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11-26 19:59: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p6514200 的帖子

東洋倭人,想入侵中國進而稱霸東亞的心思是數百年來不放棄的。
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愛國將領,他出身在將門,受父親教育影響,從小喜愛軍事,並立志做一個正直的文武全才的軍人。當時,中國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擾, 戚繼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歲時,他曾經寫下一首詩:“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意思是說,做官並不是他的願望,他的願望是祖國海疆的平靜。
        1555年,由於戚繼光在山東抗倭寇有方,朝廷把他派往浙江,任定海參將,這裡是倭寇活動的中心地區,戚繼光組織了一支由農民、礦工組成的軍隊。他還根據中國南方沼澤多,倭寇又慣於用重箭、長槍作戰的特點,創造了一種“鴛鴦陣”,這是和敵人進行短距離肉搏的戰鬥組合。在戰鬥中,戚繼光的軍隊先以火器、弓箭作掩護,敵人進入百步之內發火器,進入六十步內發弓箭,敵人再進,便用“鴛鴦陣”衝殺。
 這支四千多人的新軍,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精通戰法,軍紀嚴明,戰鬥中屢戰屢勝,深受人民的愛戴,人民稱這支軍隊為“戚家軍”。
  1561年,倭寇數千人,駕一百多支戰船,大舉侵犯浙江台州地區,戚家軍聞訊,神速迎敵,在台州一帶九戰全捷,全殲敵人。從此倭寇聞風喪膽。因為戚繼光的英勇善戰,軍功卓著,很快得到升遷,轉戰到福建。
  在戚繼光和其他將領的共同努力下,抗倭寇戰爭節節勝利,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日趨安定,經濟也逐漸繁榮起來。戚繼光在抗倭寇戰爭中建立了卓越的歷史功績,贏得了當時以至後世人民的稱頌。
戚繼光被稱為文武兼備的“儒將”,一生40多年軍旅生涯,大小百戰,一直保持全勝,縱觀中國歷史,找不出第二人。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和《止止堂集》等書,其中《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被收錄《四庫全書》,均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先後有71個刊本和手抄本,幾百年來,平均每五年就重刊一次,這在中國古代兵書中是極為罕見的。戚繼光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是一名軍事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練兵、練將之道和制勝之策,自成系統,嚴謹、精妙、博大精深,為歷代兵家所推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明萬歷年間至清末,戚繼光的軍事思想一直是中國軍事理論的主流思想,處於主導地位。萬歷中期,他的兩部兵書傳入朝鮮,朝鮮曾在清代康熙六年下發兩書,令全國將士研習,並按照兵書訓練軍隊。在日本,戚繼光兵書也六次被翻印。在美國,西點軍校至今仍把《練兵實紀》內容列為教材,一些跨國集團也將戚繼光的兵書做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可以看出,戚繼光的軍事思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外,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 本帖最後由 660214 於 2010-11-26 20:20 編輯 》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1 02: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