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7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日本曾經是明朝的“附屬國”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9 11:57: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朝馬上得天下,朱元璋、朱棣個個兒有本領、有手段,明朝強大的政治、軍事優勢,將周遍“蠻夷之地”吸引過來,拜服在天朝腳下。很快,就形成了“四海咸服,萬國來朝”的熱鬧場面。

  這就說到了“朝貢關系”。所謂朝貢,是以宗主國和屬國兩方構成的。主國,當然是耀武揚威、財大氣粗;屬國則為了自保全身,而登門投靠。屬國也分三六九等,比如,朝貢國、藩屬國、附屬國、服屬國、贈貢國、屏藩、藩屏等等。各有各的責任和義務,各有各的出路與活法。拜倒在大明腳下的小國幾乎都是東亞的老鄰居,如朝鮮、安南、琉球、占城、暹羅、爪哇、浡泥等國,都得老老實實地稱臣進貢。鮮為人知的是,日本也曾乖乖地做了明朝的“附屬國”。恐怕,如今自以為是的日本人,已經不願回顧這些往事了吧。不管他們脖子有多硬,歷史的鐵證會叫後人默默低頭。

  翻翻《明史》就清楚了,明朝最大的外患是“南倭北虜”。即指南邊的日本,北方的蒙古。明朝剛剛開國,蒼蠅似的日本浪人便在中國沿海走私、打劫,倭寇之患惹惱了朱元璋,他一怒之下斷絕中日的海上交通。直到1402年,朱棣登基,才解除布下的“海禁令”,這位年輕的皇帝希望和四鄰八家協調關系,他特派、自己寵信的“三保太監”——鄭和出使日本。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之前,首先跑了一趟“東洋”。

  其實,日本已經向大明納貢了。《明史·成祖本紀》記載了1403年冬天,朝廷一系列重大的外事活動:“朝鮮入貢者六,自是歲時貢賀為常。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暹羅,占城,爪哇西王,日本,剌泥,安南入貢。”日本使臣,夾雜在朝鮮、越南、泰國和印尼的朝聖者裡,虔誠地叩拜、祝福……

  雖說官方走動得非常熱乎,民間卻麻煩不斷。正當朱棣准備派鄭和籌備下西洋時,蘇州、松江,發生了一個重大的惡性案件:倭寇屢屢侵犯,甚至打到了江蘇境內的長江口區。江浙被鬧地人心惶惶,雞飛狗跳,倭寇簡直成了天怒人怨的公害。怎麼辦?打——太遠,而且得不償失,誰肯為滅一群蒼蠅消耗一顆原子彈呢?不打——這幫來自日本的游寇實在煩人。為了長治久安,朱棣決定派鄭和赴日交涉。想不到,鄭和下東洋,竟為大明拉來了一個有名有分的“附屬國”。

  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奉命出使日本。他率領水師十萬,威風凜凜地抵達日本,代表大明皇帝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宣讀旨意。意思表達得很明確:“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說白了,就是責成日本人自己“擦屁股”,並給明朝一個痛快的答復。《明書·戎馬志》記載:足利義滿聞風而動,立隨即捉了二十多個江洋大盜。為了做給明朝人看,下令用“蒸殺”的方法把他們殘酷地處死。怎麼個 “蒸殺”呢?將犯人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足利義滿同時受明朝封賞,還與大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雙方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 “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

  明朝也很大方,永樂皇帝對日本國 “嘉其勤誠,賜王九章”,隨即賜給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贈送了冠服、文綺、金銀、瓷器、書畫等貴重物品,允許日本國十年一貢,正副使等可以多至二百人。同時,允諾日本商人在江浙進行貿易。足利義滿則謙恭地回信,自稱“日本國王,臣……誠惶誠恐”,並獻上“金千兩、馬十匹、薄樣千帖、扇百本、屏風三雙、鎧一領、銅丸一領、劍十腰、刀一柄、硯筥一合、同文台一個。”解決倭寇犯邊問題,干淨利落。到永樂十五年,我國東南沿海,出現了“海洋平靜”的可喜局面。很遺憾,這段太平日子維持得太短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7-10 16:06:36 |只看該作者
從東漢開始日本就是中國的藩屬,
光武帝曾封日本為「倭奴國王」,
並賜了璽印,
可惜現代政治論實力不論歷史。
不回應畜牲與莠民
莠民不知道自己無知
畜牲不承認自已無知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1 11:5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