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7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中國舞蹈起源於文字記載以前,從中國西部青海省大通縣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觀察,早在紀元
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先民已創造附有樂器伴奏、動作相合、連臂踏歌的集體舞蹈。
中國舞蹈的型式,在紀元前一千年的商周時期,曾區分為「文舞」與「武舞」兩類。「文舞」的舞者
手執旄羽,象徵漁獵收穫後分配的情景,後來逐漸演變成郊廟祭祀等宗教儀式的舞蹈;另一方面,表
現大規模隊舞的「武舞」,舞者手執兵器,動作旅進旅退,它卻進化成為後世操兵演陣的雛形。總之
,中國人藉著手舞足蹈的動作,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演練現實生活的細節,抒發彼此歡暢愉悅的
情緒,又兼收自娛娛人的表演效果,這就是中國舞蹈內容的基本因素。
中國在漢代設立「樂府」以後,開始有計畫的收集民間歌舞;到了第三世紀,中國北方由匈奴、鮮卑
和西羌族統治,於是中亞細亞一帶各民族舞藝紛紛傳入,與原來漢族舞蹈交流融合;這種情形一直持
續到唐代。由於唐代的政治承平,舞蹈表演藝術也進入空前輝煌燦爛的高潮。唐代宮廷設立「梨園」
、「教坊」和「太常寺」,集合全國最優秀的舞者演出氣勢宏偉、豪華無比的「十部樂」,它匯集了
當時中國、高麗、新疆、印度、波斯及中亞各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但突出高度繁雜的肢體動作技巧,
更運用色彩鮮明的舞裝與道具巧妙烘托,還加進了詩歌、劇情與音樂的配合,成為一項型式完整、內
容豐富的表演藝術,它也是中國近代「戲曲」的前身。
文源於新聞局中文網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