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趕宮是臺南巿最特別的一座廟宇,全省僅臺南巿有。明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原稱「聖公廟」,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訛稱「總趕宮」。沿用至今,成了本巿廟宇中最奇特的。
總趕宮現有建築由三川殿及正殿組成,右廂於民國74年(1985年)重建成北方式樣的觀音廳,與主建築體不太搭配。三川門屋脊上飾有雙龍拱護福祿壽三仙,門神為名師陳壽彝之作品,三川殿左邊壁上有一塊清道光15年(1835年)的「重興總趕宮碑記」,四邊飾有五蝠蔓草。正殿內立有盧清、韓德二陪祀,一高一矮,一黑一白;正殿中央為聖公爺神像,兩側祀奉福德正神及住生娘娘,此外,清代巡道楊廷理的長生祿位牌也有史料價值。
總趕宮是臺南巿最特別的一座廟宇,全省僅臺南巿有。總趕宮主祀倪聖公,為海泊總管,又稱「總管爺」,死後為神,原是漳、泉漁民所祀,傳到臺灣,成為臺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廟前石柱楹聯可為證明。在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原稱「聖公廟」,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訛稱「總趕宮」,即沿用至今。
總趕宮建築體三進兩廂、坐北朝南,目前只餘正殿及後殿仍維持舊貌,門前抱鼓石及柱礎為古物,門柱上有清乾隆時期的對聯,殿內現存文物頗多,如︰石刻、木雕、壁畫、樑枋畫等均屬佳作。廟內保有的文物不少,石質的香爐、精雕細刻的木質神桌、彩繪壁畫及石柱楹聯皆為年代久遠的民間藝作,且數幀匾額都有百年歷史。廟內右壁嵌有道光年間重修捐題碑記,並藏有清代名宧楊廷理長生祿位,是珍貴古物。
聖公爺姓倪,又稱為倪聖公、倪總管,由於熟悉港道,為海舶總管,死後成為台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是台南獨有的神祇。
廟內保有的文物不少,石質的香爐、精雕細刻的木質神桌、彩繪壁畫及石柱楹聯均為年代久遠的民間藝作。而數幀匾額都有一百年的歷史。廟中香火甚盛,法事頻繁,有紅、黑頭道士(俗稱司公),替人解厄、祈福、會亡魂等,在科學昌征今日,頗堪深思玩味。
建築體三進兩廂、坐北朝南,目前只剩正殿及後殿仍維持舊貌。門前抱鼓石及柱礎為古物,門柱上有清乾隆時期的對聯,殿內現存文物頗多,如︰石刻、木雕、壁畫、樑枋畫等均屬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