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9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羅盤有很多名稱,例如羅經、羅庚、羅鏡、地羅、經盤、羅經盤、子午盤、針盤..等。一般人如果提到羅盤的話,首先會想到我國的四大發明及航海中所使用的羅盤,但是,如果你認為羅盤首先被用於航海學中的話,六愚就會很直接地告訴你錯了,歷史證明,以航海及風水這兩種學問來比較的話,羅盤是首先被用在風水學中的;至於哪位天才風水前輩將羅盤運用在風水的勘察,則已經是無法考據了。
羅盤是取代殷商時代以前以「土圭法」測量方位的工具,而羅盤的前身應該是「司南」;戰國時期《鬼穀子.謀篇》已經有記載:「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韓非子.有度篇》也有說:「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司南是由青銅地盤與一支磁石磨成勺狀如匙至於地盤上所組成;地盤內圓外方,圓外盤面分層刻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卦等,標示著二十四個方位;是用地球南北向的磁力作用,而使勺尾指向南方。(注:近代司南究竟是利用地磁原理,抑或是機械性構造,學界有不同的見解);而《呂氏春秋》中也有提到:「慈招鐵,或引之也。」的句子,慈就是磁,漢代以前的「慈石」就是當今的「磁石」;由此可見,我國在西元前大約三百年,也就是距今大約二千三百年以前,就已經有使用「羅盤」的記錄了。
另外,根據《史記.孝武本紀》的記載:「..於是上使先驗小方,□旗,旗自相觸擊。」,就是指術士欒大利用磁鐵異性相吸的原理欺騙漢武帝的故事;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中也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這裏的地,是司南的地盤;班固《漢書.藝文志》也提到說:「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而魏晉南北朝時,才子曹植在《矯志詩》中也有:「..尸位素餐。難以成居。磁石引鐵。于金不連。」的句子;梁朝的名醫陶弘景在《名醫別錄》書中說:「慈石,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懸吸針虛連三、四、五為佳。」,..等;由此可見,我國魏晉南北朝以前的先民們,就已經懂得充分利用磁的特性了。
若是司南非以磁力作用來指向的方位器的話,咱們再從漢朝期間所流行的「六壬神術」說起。
根據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袁康與吳平的《越絕書》及《淮南子.天文訓》的記載中,就可以發現六壬術在漢朝以來就已經很發達了。然而風水羅盤與六壬術發生關聯的證據是漢代的「六壬式盤」,根據在1977年安徽阜陽縣出土漢墓的六壬盤中,可以清楚的發覺除了商周以來的二十八星宿的天文觀及十二月的曆法外,風水學被運用最多的二十四山方位,竟然也出現在六壬盤內,據該出土的六壬盤顯示,盤分天盤與地盤二部份代表天圓地方的天文思想,天盤在地盤上,天盤中心有小孔,與地盤之間裝上一支可以轉動的軸心;根據出土的實物上來看,天盤中有北斗七星的圖樣,周邊寫了兩圈的篆文,外圈則排列著逆時真排列的二十八星宿,內圈是正到十二的數字,也是逆時針,代表著六壬術的十二月將;而地盤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幹四維,中層為十二地支,每邊三支,外層也是逆時針方向之二十八星宿,每邊七宿;在使用時,轉動著天盤,再以天盤與地盤相對位的干支時辰作為判斷吉凶的依據。因此,咱們可以對照出一個結論,若是司南是以地磁為用的方位器的話,那麼,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當今所用風水盤上的八卦、二十四山、二十八星宿等,主要的風水羅盤內容,就已經出具規模了;而若是司南是屬機械式的方向器的話,那麼,據專家考據該墓主為西漢初時的汝陰侯,也就表示六壬盤至少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再根據清朝王道亨所編注的《羅經透解.羅經序》所言:「..指南針方位定,然先天祇有十二支神,漢張良配至八幹四維列於內名,為地盤。..」,由此可見,風水學的二十四山的由來,或許真有可能是漢初張良所創的;而當代有些風水師傅認為二十四山是唐代術士丘延翰所創,自是不攻自破矣。
不過,六愚將羅盤取代土圭法的時代,歸類到「五味雜陳」的風水時代,是因為漢朝以前以地磁為用的指南針尚未與六壬盤結合運用;況且,自漢朝以來的風水堪輿觀念,都是以陰陽五行生克的觀念或是以易經卜卦的手法為主。
另外,再根據唐玄宗時期《唐六典.卷十四》中的紀錄:「一曰嫁娶,二曰發病,三曰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祿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以及唐末楊益風水名著《撼龍經》所說的:「坎山來龍作丁午,卻把地羅差使轉。」句子,在兩者相比較之下,六愚可以確定,在唐朝年間,六壬盤與指南針已經結合,並已經被風水師勘查所用,而如果根據這一點來判斷指南針與六壬盤的結合,是因為丘延翰所創,或許有可能吧!
至於風水羅盤中,所謂「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天盤縫針」的問題,是因為真北與磁北的磁偏角關係,與運用上天文與地理的差別而已,非本文討論範圍,六愚在此略過不談。
文出:中國風水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