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92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66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學佛即志在成佛,是我們最高的目標。但也不一定就成佛才可以學,成佛必經菩薩道,菩薩有五十二階段的途徑。比喻學校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階段,然學位最好能拿到博士學位,但也非一定得取得博士學位才要讀書。換句話說,就是,讀一年書得一年書的學問和知識,讀十年有十年的知識學問,程度不一樣。
學佛也是一樣,行一分利益眾生,就有一分利益眾生的功德。修持一分功課,有一分智慧和定力。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若非馬上成佛就不學,那是錯誤的想法,只是在家學佛的人,不能如出家人這樣專心用功,和研究佛法,不能沒有家庭之累,事業專任。不能沒有種種俗事煩惱及欲望罷了。但也不能說,因此就沒有用功修行或利益眾生的機會呀!祇要自己肯行,在家也能夠依佛所教修行,同樣可以利益眾生,(菩薩行),當然也有修到成佛的一天。然,出家與在家的差別問題在哪裡呢?
第一:欲心不能放--財色、名利、食睡、是世間每個人所好。學佛人也不能例外,不過學佛若有進修,對此五欲就能夠逐漸地遠離而淡薄,才能夠進行修學佛法,否則必被纏縛而無法修行。
第二:恩愛纏縛--父母、妻子、子女、親友,是我們累生累世來的恩怨,必須償還。故恩愛、怨恨時時牽纏於心,使我們不能全心用功,也是一大修行的阻礙,亦必需要能控制適當的感情才能修持佛法無礙;因為感情是熱烈的動態,修行用功必須保持冷靜的心境才能進修。故恩愛亦是修行的障礙。
第三:責任的壓力--家庭、事業,事事樣樣都必須有責任。若無責任感的人,不但無法成就任何事情,且必會被他人唾棄。然若責任感重,事事負責,則又受人尊重,也因此無形中被人情及責任的壓力壓得無法旁顧,當然是無法修行用功啦!其他還有許多障礙,但是這三項大障礙卻不是輕易就能調伏的,若能一一克服,則在家、出家就無有差別了。至於結婚不結婚的問題:結婚即引起以上障礙。不結婚即這些障礙少。
古人經常云:「心地若能無罣礙,高山平地是西方」。由此看來,修行絕不是形式上的充充樣子,而是在心地上實際的下工夫,用功。誠然,心地上用功,那末在家修行,能克服重重困難就更加可貴了
可是一般人通常患有兩種毛病,若一聽說在家人一樣可以修行,可度眾生,即想:出家人有什麼了不起,而輕視出家人。然而,假使說:在家修行欲心多,則又以為在家沒有辦法修行,修行必需出家,且了無信心度己身。說這些道理供諸方大德參考。再者:真正一個皈依三寶在家修行者,不但不會瞧不起出家人,反過來更加恭敬出家人。
何以故?
佛已般涅槃故,應依戒具足有德之出家僧眾為師友故。註:「此義,大般涅槃經四依品可參證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