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4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唐朝 悟達國師所著的『慈悲三昧水懺』中,開示出欲懺悔三障,
(這裡的三障乃是指煩惱、業、果報,亦是惑、業、苦三障)
須先發七種心,乃能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此七種心即是:懺愧、恐怖、厭離、發菩提心、怨親平等、
念報佛恩、觀罪性空。
一、懺愧:
要思惟我與釋迦佛,本來同是凡夫,而世尊久遠前早已成佛,
而我等眾生至今仍貪戀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實是天下可慚
、可愧、可羞、可恥。
二、恐怖:
既然是凡夫,身口意就會常造惡業,以此因緣,命終後應墮
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三、厭離:
常觀生死之中,惟有無常、苦、空、無我,一切諸法幻化不實
,生老病死,輪轉迅速,我們的色身具有諸不淨物、污穢不淨、眾
苦所集,怎能貪戀生死呢?
四、發菩提心:
佛陀常開示,當樂佛身,佛身即是法身。從無量功德智慧所生
。亦從菩提心所生,如果欲求成佛道,必定要發菩提心,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五、怨親平等:
對一切眾生應當起慈悲心,無所分別。因為若是對眾生產生分
別心,那麼就是起了執著。執著分別相,就會起煩惱因緣、造諸惡
業,終將受苦無量。
六、念報佛恩:
釋迦牟尼佛開示,祂過去久遠已來,為了度化眾生,常修苦行
、甚至還常捨身為眾生,此大恩大德無以回報,唯有精進修行、勞
其筯骨,為三寶佛法努力,弘揚大乘佛法、廣度一切眾生同證菩提
。
七、觀罪性空:
佛陀常開示,諸法因緣生、因緣滅。罪的本質也是如此。罪,
本身無相貌,不在何處,唯有顛倒妄想者才會感招苦果。
今天若是親近惡人,那麼就是造了惡因,未來必會受苦。今日能發
心懺悔過錯,即是消滅惡因,未來必能成佛。
以上即是唐朝 知玄和尚,於『慈悲三昧水懺』中所開示的懺
文,這本懺,流通於漢地各佛寺道場,專用於懺罪、度亡等用。
欲求懺悔者,應依如上先發七種心,懺悔業障,依此法要方為如法
。
|
|